(明)沈周《四季花卉图》中的梅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踏雪寻梅”的传说无论对于五百多年前的沈周或是今天的我们而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在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沈周的雪景图巨轴中,画家再现了这样的意境。他将山石留白,以淡墨晕染天空与水面,反衬积雪的外观,烘托出落雪时水天一色的朦胧之感。远景中,群山巍峨,既有主峰耸立,亦有泉壑幽深,更有溪山无尽、远山缥缈,显示出画家对山水画传统的丰富体认与巧妙融合。前景里的六株枯树交相掩映,两位行者一人骑马,一人步行,从山中走出,正在踏雪过桥。他们去往何方?沈周在画面右上角的题诗中给出答案:“雪里高踪为探梅,独骑瘦马踏寒来。”梅在何处?沈周同样指明了方向:“西湖第六桥头路,扑鼻新香已试开。”(明)沈周《雪景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雪景图轴》堪称巨制,比《庐山高图》还要高,在沈周的传世作品中较为罕见。(明)刘珏《临安山色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按照约定,三位自苏州而来的朋友于二月初四(2月23日)抵达吴江史家留宿,随后四人一同发舟沿运河南下直抵杭州。然而,天不作美。二月初六(2月25日),一行人刚至嘉兴便为风雪所阻。不过,刘珏并不介怀,他还趁兴作了一幅小画送给沈召。这件今天被称为《临安山色图》的画作,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其上还留有刘珏那天的题诗:“山空鸟自啼,树暗云未散。当年马上看,今日图中见。”字里行间毫无焦虑之情,反倒颇为从容淡定。史鉴和诗亦在其侧:“山光凝暮云,风来忽吹散。借问在山人,何如出山见。”望着远处白雪皑皑的临平山,满怀期待的史鉴似乎更盼望能够尽快到达。而沈周则认为观赏刘珏此作并不亚于亲游湖山之胜,甚至以“何必到西湖”之语大加赞美。他认为此图既出,“何待于南游哉?”(明)沈周《飞来峰图轴》,旧藏上海文物商店
在这个被史鉴誉为“诸山冠” 的地方,一行人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奇石幻境。畅游其间,沈周仔细地打量并玩味着每一处石峰与造像:“落落仙班齐玉笋,岩岩宝座拥青莲。天龙帑藏球琳积,孔雀屏风紫翠连。”在他眼中,冰冷的岩石幻化为斑斓的仙界,令其艳羡不已。相比于老家天平山上的飞来峰,沈周甚至更希望能将这座“飞来之峰”“移借苏州合数年”。若这样不行,那他也情愿“余酣且就洞中眠。”(明)沈周【传】《灵隐山图》,此图现藏地不详,20世纪上半叶曾影印出版
在灵隐一带迁延数日后,一行人启程南下。临行前,当他们再次经过通往飞来峰的路口时,刘珏与沈周时时回顾,依依不舍。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继续游览了烟霞洞、石屋洞、虎跑寺等处,随后又向东来到了南屏山前。在这里,他们访问了净慈寺,并与寺中的老僧攀谈。老僧说道:“杭之诸寺,灵隐秀气,虎跑清气,净慈市气。”史鉴与沈周深以为然。(明)沈周《灵隐旧游图》,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回到苏州,虽未能真的将飞来峰借回家乡,但杭州之行的回忆却伴随着沈周。在大阪市立美术馆所藏的一件传为他所作的《灵隐旧游图》上,留有“前年记宿老僧房,清梦而今绕上方。”的题诗。杭州行后的第三年,灵隐寺僧祥公特意前来相城拜访沈周。再续前缘,后者写下这样的诗句以表对旧游的怀念——看来,故地重游的景象时常在他的梦中浮现。而在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湖山佳趣图卷》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沈周的眷恋:“顷年自杭游回,梦寐未尝不在紫翠间也。”(明)沈周《湖山佳趣图卷》,浙江省博物馆藏
“刘郎史伯及吾弟,一船四客如登仙。”大约亦是三年后,当沈周送别诸立夫返棹杭城之际,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四人同船南下时的情景。然而,“旧游一梦惊三年” ——就在一年前,刘珏与沈召相继离世——“登仙之船”已然启航,四人同游彻底成为了“旧梦”。“西湖归梦有青山”, 沈周明白,唯有永恒的湖山,才是这“旧梦”得以永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