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在讲座中。 赵东阳 图
说到主题性绘画、历史题材绘画,很多作者都会觉得,一定跟宏大叙事、规定性的内容有关,特别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中跟反映社会事件、反映现实生活,跟特定的命题等有关,但绘画艺术是多个方面、多种样式的。威廉・德库宁《无题XXII》
笔墨在宣纸上真的像吴冠中说的“笔墨等于零”吗?我不这么看。当中国笔墨语言通过干湿浓淡、点线面交错形成视觉审美的时候,视觉审美本身产生的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是一种结构和形式构成,这就是作品的内容。哪怕抽象的作品1号、2号、3号说不清楚具体物像内容,但作品表现的愤怒、悲哀、爱情、死亡等等,那种阴暗的色彩、不祥的情绪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作品的内容。当把这个内容概括提炼为三五个字、一句话的时候,这就是作品要表达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作品要说的话。要说的话难道不是作品的主题吗?应该是。只不过我们把这个主题看的有大有小、有内有外、有虚有实而已。陈逸飞、魏景山,《占领总统府(蒋家王朝的覆灭)》,335cm×460cm,布面油画,1977年
具体谈到当时陈逸飞、魏景山的作品《占领总统府》,当时军事博物馆给陈逸飞、魏景山的题目是《解放到底》,这是解放全中国的命题,这个命题可以节选很多历史的瞬间去表达,可以是百万雄师过大江,也可以解放军解放南京,也可以是占领总统府。据我了解当时这个题材能够找到的影像图片都是解放军冲进总统府,或者说解放军站在总统府上举枪高呼胜利,只是有一段黑白摄影是国民党的一面旗帜飘然降落下来的,除此之外没有更具体的历史照片图形。当时艺术家多次去南京总统府实地考察,并做了一个小的总统府模型,用橡皮泥做了各种小的人物,按照相应的比例组合这个场面上的人物。1949年补拍的占领总统府的仰视照片
《占领总统府》铅笔构图稿,陈逸飞作
当时的图像资料有一个是在总统府顶上站着一个排、一个连的士兵举着各种枪械欢呼欢呼雀跃,但是经过他们对题材反复深入思考,精心设计了一组组合式的人物形象,没有排列成一个欢呼的场面,最后把画面设计成一个升旗的场景,并在总统府和后面街巷硝烟中的场景中加上技巧。这件作品在当时获得了美术界的一致好评,也成为艺术家一生中代表性的作品。这就是根据历史事件展开想象,设计成这样一张画,把这个作品题材进一步的深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的实例。《占领总统府》模特照,左为陈逸飞
魏景山,《占领总统府》,雕塑小稿,55cm×34cm×30cm,铜,1977-2015年
再举第二个例子王宏剑的油画《鸿门宴》,题材是楚汉相争。当时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中设计这是一个巨大的跨时间年度的重要作品,能够表现出楚汉相争的题材多很多,项羽起义、以及八面埋伏、霸王别姬都是可以画成楚汉相争的场面,甚至两军对阵的残酷激烈战争场景都可以。王宏剑就攫取了《鸿门宴》这个瞬间,读了《史记·汉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等等,按照他的理解设计了一个仅限于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场景。他请朋友按照汉代军账的形制搭了一个账篷,按照汉代礼仪制度主人在左首,设计了项羽和刘邦的座次,表现了一个宴饮的场面,为了渲染项羽西楚霸王的身份,在他坐的案子背后有一个汉代的纹样屏风,场景中还画了一个枝形的汉代灯。按照当时行军打仗军帐中的场面,不可能像宫廷中的豪华,不可能携带这么具体考究的屏风和枝形灯,但是作为历史题材来创作可以,因为不违背历史真实。项羽请刘邦喝酒的时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的谋士范增坐在旁边,以手势示意刀斧手进来,而救刘邦的人来迎战护主,这个细节丝丝入扣,就宛如历史情节再现,这就是画家发挥想象,将只是见诸于文字的历史情景以绘画再现历史场景。上述这两件作品都可以拿来作为历史画卷参考。王宏剑,《鸿门宴》
历史题材给创作内容的限定,可选取一个切入点,也就是艺术创作如何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理出头绪,找到一个能够恰当表现这个庞大题材的点,这是需要艺术家的眼光和对历史的了解。找准点,然后才有后面的故事。这个点怎么找到,这要发挥想象。比如画建党一百年的历史题材,这一百年创作题材的资料很多,在现当代文字、影像资料等可以提供给我们作为参考的资料非常丰富。这种丰富一定意义上是为我们提供创作上的便捷,但是在表现大的题材怎么找准一个点,贴切地把主题表现的东西准确地呈现出来,这是艺术家需要有这种眼光、视野和见地,甚至检选这个题材时,通过你的综合素养找到,这是技术之外的能力。讲座现场。赵东阳 图
前面介绍了《占领总统府》、《鸿门宴》,这些视觉样式都有一种宏大叙事、直接扑面而来的大格局和整块色彩关系与精妙的人物组合关系,这是能够吸引人注意力,进而打动人的一件作品。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们都不缺技术,但是我们在艺术样式、艺术的想象力和占有素材有效的运用、利用、组合素材,然后在生活中找什么、怎么找你要表现的东西,这是今天所要讲创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通过艺术想象、制作技巧,完成作品。李玉旺(山东),《使命》,中国画,195cm×178cm
展览中还有一个获金奖的木雕作品《烈焰青春》也是表现消防队员,这个作品中消防队员的年龄就像刚刚转业青年士兵22、23岁,很多评委认为这个年龄更恰当,这是可以讨论的。当观众只能是评判这件作品本身带给你的感受。从一定意义上所有当下的作品都会成为历史,都跟历史有关。但是我们这里指的是有特定意义的历史观,比如说《占领总统府》《楚汉相争》,比如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和曾经有过记载的跟历史有关,可以进入画面艺术题材。所以素材的占有仅仅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找准切入点,艺术地再现这个场景,陈逸飞、魏景山就是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展开了想象。王宏剑也是在真实的文字记载中展开想象,于是才有可能加上他们精湛的技艺,留下好的作品。焦兴涛(重庆)《烈焰青春》(局部),雕塑,184cm×98cm×70cm
真实和想象的结合是历史题材绘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前半部分来源于生活、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于题材本身的一种认识有关,对于素材充分与否有关。关键部分真实史实和想象力,多大程度上可以把材料和你的创作,像情景再现一样,让所有的人物在你眼前活起来,这是画家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形式、造型、语言、色彩、构成、人物的刻画,这是完成整体的作品后面一步的工作。毕加索,《格尔尼卡》
我把历史画创作规制于多种样式,我提出了“现实主义命题的多样化艺术阐释”的观点。历史题材绘画是应该也是能够用多样化的艺术样式来进行阐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1937年纳粹德国的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特的一个城镇格尔尼卡,连续三小时的轰炸使小镇夷为平地,百姓大量死伤。法西斯的暴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为了表达抗议和哀悼,毕加索创作了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格尔尼卡》,但是用了完全跟传统的主题性绘画不一样的方式。欧洲的同行惊于作者对传统绘画样式的颠覆和突破,把他解读为一种立体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来表现社会性灾难的痛苦。作品中一位妇女从火中的房上掉下来,另外一个妇女冲到画面的中心,在左边有一位母亲抱着一个死孩子,地上还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一手握剑,剑的旁边有一朵正在生长的鲜花,画的左边还有一匹老马,被长矛刺杀,举头盼顾的牛和马头之间还有张着嘴的小鸟,从窗口还伸进一个手臂,手中还举着一个灯照耀着血腥的场面,整个作品由红白灰三色组成的画面。当时的欧洲评论家认为,这件作品反映了画家对古典绘画因素的吸收,例如怀抱着死婴的母亲似乎源自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的圣母形象,手持油灯的女人让人联想起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的女神造型,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人士就像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中就义者的姿态,评论家认为毕加索这幅作品的人物造型跟古典绘画中的一些造型姿态都有关联,他们称之为《格尔尼卡》大胆创新、精心设计,令荒诞杂乱的场面能够统一有序,通过象征性的语言组合在一起,再现德军所造成的暴行。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第二种手法就是格列柯的作品《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画面上部表现的是奥尔加斯伯爵灵魂被召天国,下部表现的是正在举办的葬礼,是画家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所想象的场面,他截取了其中一个场面。格列柯的作品把一个事件全过程不同环节整合在一件画面之中。历史题材绘画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情景真实还原,而是把不同事件的内容各个环节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整合在一起,这是表现历史题材的手法。它不是一个纪实性的场面,而是一个写实,但是是表现性的场面。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
第三种手法,我举我自己创作的历史画《屈原与楚辞》,作品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中也是一个指向性的题材。根据《离骚》的故事,我把屈原的经历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把多画面、多情节、多场景组合在一件作品之中。知道这段历史、知道屈原,读过离骚的人,自然可以在画面辨别出大致的历史场景,在地下、人间、天上三段表达现实中的屈原、想象中的屈原和升入天堂、跳江前跪地的理想抱负未得实现的屈原。三个阶段的屈原,同样也可以整合在一件历史题材作品。冯远,《屈原与楚辞》
再就是毕加索这样的《格尔尼卡》的作品,这件作品大家耳熟能详,我只是说同样的题材在不同艺术家的想象中和表现中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体现。历史画创作应该给我们更大的展开想象的空间和施展艺术家才华的空间,而不是仅仅只有几种方式,这是我今天举办这个讲座的一个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