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话剧《大海》剧照
“我心中是有大海的人,我所经历过的一切你们永远不知道。 ”日前,改编自李少君长诗《闯海歌》的环境剧场音乐话剧《大海》在京上演。这部实验跨界剧作诞生于2019年末,今年年初在海南首演。
在约50平方米的咖啡馆空间里,演员们用讲叙、调侃、呓语、吟唱的方式回忆“闯海”见闻、记录社会变革、体察人的心绪涌动,用“相声”的方式描述在海南看到招聘启事和听到小道消息时的激动人心,以来回冲撞的方式模拟着惊涛骇浪、“东倒西歪”的心理舢板,激情上演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闯荡海南岛时的期待与遭遇、决定与彷徨。当他们报喜不报忧地用公用电话与家人联系,孤独破碎的表情清晰可见;当他们摆动的衣襟掠过观者眼前,用不同的方言与观众交谈,回顾结识的海南朋友、到过的海南诸岛以及一段段内心旅程,并分享给观众,观众发现自己的手不由自主已经搭在演员的肩上。
“做戏的人希望像大海一样包裹着大家,让来到现场的观众也深深卷入其中,感觉到一种海的力量。 ”导演邓菡彬如是讲述着这部环境戏剧的创作风格。在这场演出中,邓菡彬带领演员演绎了诗剧中的几个精华片段,原创音乐人吴宜瞳借助吉他和电子设备现场演唱了《我是有大海的人》《闯海歌》《自由的天空》《这是世界的尽头吗》《粉色的傍晚》等歌曲。观众们则从演出开始就打破了“第四面墙” ,自然地进入剧中的故事。邓菡彬说,经过真正波澜壮阔的一年,回头再看这部戏又有别样的感触。所以,他决定在新年到来之际举办这场戏剧音乐会,将来自海边的、带着咸咸海风的大型沉浸式音乐剧浓缩成冬日北京温暖的屋顶下和朋友私密分享的活动。
长诗《闯海歌》以上世纪80年代满怀理想的一代“闯海人”为原型,将跌宕起伏的时代潮涌浓缩在背着吉他走四方的主人公身上,经戏剧改编和原创配乐,为诗歌增添了冒险精神与奇幻色彩,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理想的“闯海诗人”形象,赋予那个时代更为鲜活可感的印象。
“那个年代到海南不是件容易事,不仅需要层层审批、办边防证,还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但那种无所畏惧、闯荡四方的气息扑面而来。 ”现场一位年长的观众表示,这部剧让他不禁回忆起30年前一路辗转去海南的情景,当年的海南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蛮荒之景,同时俯首即是冲破禁忌的激情。
“我们发现,个人的进取或挫折、得到或不得到,都是容纳在一个集体的经验背景中。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是集体中的个人,大家都在与时代的共振中,却又有很强的个人印迹,两者间是一种很奇妙的关系。 ”邓菡彬自陈没有太多上世纪80年代的经验,但是他不满足于“盖棺论定”地表现曾经风起云涌的时代,而是想通过塑造集体中的个体去勾连人们的记忆。无论是《闯海歌》对于海洋经验的书写,还是《大海》的艺术跨界与融合,都极具开拓精神,更为可贵的是演员们的本色出演和真挚歌唱,演活了上世纪80年代稍显标签化的理想主义群体中有血有肉的个人,观众看见并听到了时代中个体的心声,也从剧中体验了久违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