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梅先生(1895年-1992年)
研讨会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手稿与手迹
“他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逸梅先生补白图》 顾村言 绘
郑有慧(郑逸梅先生孙女、上海市普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研讨会现在会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的手稿、手札
给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周瘦鹃和他的通信,周瘦鹃说要来上海,“互相之间都不联系,我们见面聊一下,下次能不能见面,不知道。”后来果然没下次,吃了这顿饭大家散去以后,(就没再见面)。那批人,我是关心那批文化人,郑老他们那批人,显然和一些热衷于权力的文化人不一样的。他们爱国家、尽自己能力为社会服务,结局确实令人意想不到的。研讨会现在会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日记
刚才讲的日记,他的日常生活,老老实实在工作、在教书、在培养下一代,有时间就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写自己写的文章,与世无争,没有对这个社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是结果呢?郑老幸亏能活到改革开放以后,其他很多人没能活到改革开放以后。我觉得从这个来看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一件事。当然也为郑老可以坚持下来,包括还有他叶圣陶,他们是小学同学,实际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太一样,但是到晚年他们互相之间仍然保持这种友情,这非常难得。研讨会现场,80多岁的郑重(左二)在发言
郑重(报人、文化学者):研讨会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的手稿、手札
与会嘉宾观摩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手稿、手札
他收藏的最早一封信是王阳明的,他说我要把这些收藏的信做成诗,我说这个工程太浩大,那时候他已经90岁了,信里的故事多了,他收藏的一万封信已经没有了,记得随便找了一封信给我看。他的知识太广了,不知道从何谈起,只谈了这么一些印象。后来乱谈,也有点印象。他真正是一个时代人物,经历了晚清、民国、抗战、解放,1949年到改革开放,每个时代在他身上都留下色彩。郑逸梅签名的《艺林散叶》
所以我就觉得他的那些文章,包括《艺林散叶》的合集,我说是一代旧派文人的“百宝箱”,这里面东西非常,地址是一小部分。还有说到当年好莱坞电影进来以后,《魂断蓝桥》、《乱世佳人》、《出水芙蓉》的翻译者,就那么一句,但就提供了一个线索,未必全部对,但线索很重要。这是反映了那代文人的生活的百宝箱。研讨会现场
汤哲明(画家、美术史研究者):研讨会现场展出的画作
今天再看郑逸老,我们除了发现他留给我们的那些宝藏,更对他这样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品性与人格,产生敬慕之情,因此也对他的收藏、对他的文字产生特别的眷恋与感情。研讨会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的手稿、手札
郑逸梅先生藏书票
这样的随笔因为作者的无功利性与兴趣所至的记录,辐射面是非常广阔的。郑逸梅相关著作
研讨会现场展出陶冷月赠郑逸梅画作
尚需深挖整理,接上这样的文脉俞平伯致郑逸梅手札
张伟(上海图书馆研究员):袁克艮致郑逸梅手札局部
丁小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恨水致郑逸梅手札
郑重先生为郑逸梅画像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