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秉持“艺术兴市”为理念,旨在推介沪上及长三角地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青年艺术家。王满,《七日永恒》,尺寸可变,iPhone,2016
走入展厅,可以发现展出作品并未被分门别类,而是打破门类呈现于不同的展厅空间,延伸至透亮的长廊和户外。从作品类别看,平面的、写实类的架上绘画并不算多,而综合材料、多媒体影像等形式的作品比例不少。吕旭《大观园》系列8
艺术家吕旭的作品《大观园》系列上的图画,是以烟叶为底,用坦培拉绘就的。艺术家国玲的作品是陶艺,将人形陶瓷与瓷盘相结合,她表示,“最开始是人物和盘子两条线索,后将两者相结合,觉得有一种禅意,能体现一些人性的东西。”司建伟,《金种》,80×58×45cm,2019
司建伟的雕塑《金种》将一颗硕大的镜面不锈钢“玉米粒”置于展馆的户外露台上,反射出周边的摩天大楼,一支带有金钱符号的箭插在“玉米粒”上,为观者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艺术家沈之的综合材料作品《数据废墟-拟象与仿真》,由倚在墙上有着斑驳印痕的椭圆石膏板与平放在地上堆满各种黑色零碎物件的圆形木板共同构成。沈之,《数据废墟-拟像与仿真》,综合材料,2020
在影像作品中,罗正的《空2020》中,人物如纸片般穿梭于有着水墨质感的黑白场景中,似有迷茫、无助,也似有惊奇、梦幻;荣晓佳的《极流》则是运用了小屏幕放映,给予观众另一种观看方式。荣晓佳,《极流》
而在架上绘画方面,王小双的《城市倒影NO.3》如同抽象的浮雕装置;陈雨桐的《网》系列用的是工笔国画技法,探讨的却是当代女性的生存处境;而蒋吟的水墨作品也打破了以往的平面状态,呈现出另一种质感。陈雨桐,《网》,综合材料
展览特邀专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无法避免,艺术多元化往前发展,迫使艺术家不得不向前寻求新的表现方法。如今的很多艺术已经很难说它单纯是什么形式的作品了,而更像是综合艺术、总体艺术,各门类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张润,《羽化·记忆时空》,录像静帧
展览总策划、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远在前言中写道: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以其丰富的形态,开拓之精神享誉华夏内外。随着上海近四十年来国际化大都市的进一步发展,文化艺术更成为城市内涵的提升和驱动的目标。马良,《西游记》, 摄影及艺术微喷,2009
“展览试图让高校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大学不应该只是一种象牙塔,而应该介入社会,引领价值导向与内涵。如今,以高校来主导,来介入社会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并不多,很多活动都是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的。我希望通过这种展览,大家可以相互研究、学习,再思考我们所学应该如何与社会发展产生关联,和实践发生关系。在过去,如民国时期,很多社会项目都是教育部主办,高校在方方面面都起到着引领的作用,艺术应该也是如此。”王远这样说道。展览现场
展览将展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