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纪录电影《瞽师》开拍 邀请盲童参演 传承粤艺“地水南音”
南方日报讯 (记者/尹辅华)如何更好地传承、宣传传统粤曲艺术“地水南音”?佛山希望利用电影取得突破。12月7日,由佛山市残疾人联合会支持,佛山市启聪学校协助,以及其他影视机构联合制作的纪录电影《瞽师》举行开机仪式,该电影讲述了一位盲音师为了传承“地水南音”艺术,寻找有视力障碍的儿童,并指导其学习技艺的故事。
据介绍,“地水南音”以七字句为主,每句八拍,字句工整,多有出自文人手笔的既定曲词,演唱内容多宣传忠孝伦理、讲述个人遭遇等。“地水南音”(平腔南音)目前是广府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为粤曲所吸收,成为广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据制作该影片的机构介绍,该电影取自一个真实故事,故事讲述盲人艺人莫若文作为岭南地区知名粤曲艺术“地水南音”传承人,因为近年来身体越来越差(每周都要洗一次肾),希望找到“地水南音”传人的故事。
“在影片中,莫若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让他遗憾的是,他现有徒弟一直无法掌握‘地水南音’艺术特性。”该影片制作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影片中莫若文会提到要真正掌握这种艺术,首要条件是寻找失明人,而他的徒弟、广东省粤曲艺术传承人沈小梨则想尽办法为其寻找盲孩,了却恩师心愿。
为了让影片最大程度还原盲童学习“地水南音”技艺全部过程,此次电影制作方找到了佛山市启聪学校协助拍摄,影片制作方希望从盲童的视角,展示这门技艺是如何被传承的。
“影片将展示盲童如何通过培训,掌握‘地水南音’技艺,影片中32个有视力障碍的孩子在沈小梨为首的粤风堂老师的培养下,一天天成长起来,并最终参加公共演出,直至在全省青少年曲艺大赛获奖。”制作该影片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影片展示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奋斗精神,同时也宣传“地水南音”这门岭南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