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2月15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1992年,16岁的西语裔少年彭斯在纽约曼哈顿华埠的纸包蛋糕店金兴找到了一份工作,当金兴创始人曾先生把他带到厨房,教他搅拌纸包蛋糕的配料时,彭斯发现,这种蛋糕和他小时候在墨西哥常帮祖母做的蛋糕很相似。也或许因此,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的彭斯一下子觉得跟曾先生有种家人般的亲近。
如今曾先生早已退休,金兴也早已易主。而彭斯仍然没有离开华埠,尽管疫情期间餐饮业受到严重打击,11月20日,他自己的纸包蛋糕店Spongies Cafe在巴士打街121号逆势开张,“我所有的谋生技能都是跟我师父学的,我师父一直想让我自己开店,我这家店就是为他开的。”彭斯说。
华埠的金兴纸包蛋糕店是由曾先生在1984年开创的。1970年来到美国后,他和很多新移民一样最初在餐馆打工。跟一个亲戚学会了纸包蛋糕的手艺后在华埠的巴士打街上开了家小店。当时的巴士打街远离华埠中心,生意也很冷清。但没多久,格兰街修路封街隔断了华埠,反而给巴士打街上的店铺带来了生意。开店不到一年,金兴门前客人就排起了队。
这当然也与曾先生肯钻研敢创新的个性分不开,最初的纸包蛋糕并没有包纸,而是直接将料倒入模子烤出来的海绵蛋糕,但这种蛋糕本来就松软,出模时很容易散碎,曾先生灵机一动在模具里垫上一层纸,成为后来风靡华埠的纸包蛋糕的原型。同时他还调整了蛋糕配料的比例,减少糖分增加蛋量,研制出自己的密制配方,牢牢拴住了客人的味蕾,使金兴名气越来越响。
店铺选址师徒并不一致
彭斯14岁只身一人从墨西哥来到美国,先在日落公园的一家犹太人烘培店工作了两年。经一名在金兴打工的西语裔朋友介绍加入了金兴,很快他就成了曾先生的得力助手,新工人入职他帮忙培训,之后他又从厨房走向前台直接服务客人。
“最开始我很害羞,我师父教我对客人要微笑,我后来慢慢才活泼了起来,客人也开始喜欢我。”彭斯说。在服务客人的过程中,他还学会了广东话,现在华埠很多当年金兴的老客人还都认识彭斯,他自己的店里来了华人客人,他也可以用中文跟他们交谈。“我加入金兴时只有十多岁,师父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我所有的谋生技能都是他教的。”
2009年,75岁的曾先生决定退休,当时原本想把店交给彭斯,但因为经济原因计划并未实现,曾先生无奈将店出售。曾先生退休后,彭斯继续留在金兴打工,直到最近自己开店。关于这家店的选址,师徒俩意见并不一致。“我觉得他应当开在勿街,这里虽然有老客户光临,但那里才是华埠的中心,可以发展很多新客人。”曾先生说。
但彭斯说,这家店选在巴士打121号有特别的含义,这是当年老金兴的隔壁,店面布局和当年的金兴几乎一模一样。“我走进这家店就想起以前的日子,我开这家店就是为了把我师父的手艺传承下去。”彭斯说。(荣筱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