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本科申请这么多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一所大学都希望你的GPA越高越好,不管学校自身怎样,它都希望学生优秀,招生官招生不看成绩,看什么呢?
学生在各自擅长领域的成就、作品,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的名次,平时参与的活动等等,除非你做到极致,做到竞争者无法超越的程度,否则这些所谓的加分项,对大部分美国大学的影响力没有本质差别。而与这些相比,GPA则是一分有一分的价值。
GPA每提高0.1,或许你的选择就能高一些,多一些!
所以,如果想要申请一流大学,甚至是常青藤大学,你的GPA一定要达标。
而关于SAT、口语、竞赛、活动,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只是我们要在GPA达到自己想要申请大学的要求后,再去依靠这些项目提高竞争力,不要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多元化与特殊性。你再特殊,GPA达不到学校申请要求,那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对于网上流传不要过分追求GPA,或者GPA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的论调。我们要搞清楚,究竟是谁在宣扬这样的观点?背后的人站在什么角度?大谈特谈GPA不重要的背后有什么目的?
GPA不重要。看似标新利益的观点背后,其实有一些我们未曾想到的事情,比如顶级学霸,他们的GPA已经接近满分,几乎没有可提升的空间,而为了挤进顶尖大学,他们就需要在活动、竞赛、推荐信等其他方面想办法补足,彰显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不同。对于这类情况的学生来说,“GPA确实没什么用了”,GPA都到顶了,还有什么需要提升?
再比如,某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确实会考虑多元化的重要性,或者特殊人才的引进问题,一个具有外国背景的中国学生,GPA3.5,一个没有背景的中国学生,GPA3.6,大学录取了具有外国背景的学生;亦或者一个在世界级比赛中拿到了计算机金奖,而GPA3.0,一个没有任何竞赛经历的学生,GPA3.7,学校录取了金奖学生。
对于以上这些案例中的学生而言,站在他们的角度,GPA确实不那么重要,或者说GPA不是不重要,只是他们已经有了能进好大学的底气和能力,GPA只要不是特别低就行。所以不要信“GPA无用论”,GPA是申请好大学的门槛,怎么能说没有用呢?想反,好大学在评估学生情况的时候,GPA的占比非常大,可以说没有高GPA,你就进不了好大学。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就有临近申请本科,才发现自己的GPA够不到理想大学标准的例子。关于申请美国本科,GPA放在首位,如果刚进美国高中,处在初始年级,那我们还可以好好规划,一步一步来,申请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就计划好考哪些科目,考到什么程度,什么成绩。但如果临近申请年级才发现GPA够不上,可能就需要恶补了。
对于2021年申请的小伙伴们来说,2021年的申请会是很不一样的一年。疫情期间,各个大学实行了标准化考试可选政策(test optional),弱化了标化考试在申请中的作用。进而凸显了GPA的申请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倾向于个人特质的提升。GPA涉及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高低,还包括了学习专业的方向。我们要密切关注学校申请政策的变化,但不管如何,证明学习能力的GPA仍然是重点。对GPA分数低、极短时间需要提高成绩的同学来说,形势可能更加严峻。GPA低,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没有希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尽早进行学术方面的强化辅导,在此,建议各位小伙伴们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额外进行学科的GPA课外辅导,或是选择一些能够获取学分的线上课程,这都是提高GPA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