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考了八次托福、SAT考试又被连续取消后,学生和家长变得更理性
留学,一个被重新审视的求学选项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杭州某高中国际班高三生秦轩(化名)有点忙——国外大学已进入常规申请,对今年想去读本科的他来说,还没有放弃最后冲刺的努力。
在秦轩看来,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实在跌宕起伏,单是托福线上考试就考了八次!
不过,国际高中圈的资深老师也逐渐发现,如今人们对留学,以及留学目的地的选择,正在变得越来越谨慎和理性。
故事
过去这一年,留学计划被打乱
秦轩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初三毕业顺利考上重高,决定出国留学,是进了高中后才起的念头。
“初三那年,我一门心思备战中考,上了高中才发现,不少初中同学去了国际学校或者国际班,还有一些高中同学也选择了留学。”受那些同学的影响,他开始了解留学的相关信息,也觉得自己挺适合走这条路,转去国际班就读。
因为喜欢数学,秦轩希望将来能去排名靠前的国外大学读数学专业。但他没想到,留学路会如此一波三折。
由于疫情原因,秦轩遭遇了多重打击——数学竞赛中断、夏校无法参加、托福线下考试和SAT考试连续取消,而这些都是赴外留学的敲门砖。
“那段时间,不止我,全家都陷入焦虑。”秦轩清晰地记得,去年上半年到处抢考位,甚至找黄牛,好不容易抢到了,却因为疫情取消或无法成行,SAT最终没有考成。托福线上考试又遭遇种种意外,前后参加了8次线上考试。
秦轩只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个典型个例,很多想要留学的学生都和他有相同的经历。
一路走来困难重重,秦轩目前还没有收到入学通知,但因为有老师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他还是蛮淡定:“努力了,总有收获。”
而让秦轩妈妈开心的是,儿子在几个月的申请过程中突然长大,有担当了,对于留学目的、学习内容也有了更多思考。
“成绩很重要,但不是唯一评价标准;留学目的性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风。现在国内的基础教育挺好的,看清国际大势,留学要和未来的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秦轩妈妈觉得,是否“坚持”国际班,关键还是审视准备留学的初心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
行业
传统留学业务受影响,但也促生了新商机
而对于留学机构而言,疫情在影响传统业务的同时,也促生了新的商机。
“很多回国上网课的留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觉得在家里学习效率很低,还遇到一些选课等方面的困难。”凯银出国旗下滴答阅读创始人虞小玥如是说。
95后的虞小玥和团队成员大多是海归,对留学生们的这些困难感同身受。他们帮留学生“创造”了一个校园,模拟国外的环境,除了上各自学校的网课,学生们在实地课堂还能接受国内老师的帮助。
“按照目前国外的疫情趋势,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留学生加入我们的实地课堂。”虞小玥说,他们正在升级硬件设施、邀请更多的讲师,并进一步丰富社团活动。
面对疫情之下的留学之难,很多留学机构也在尝试突围。
CHT国际管理学院的钱莎莉告诉记者,学院已和芬兰知名大学合作招生,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开第一个班。
“这个项目是大专在读或毕业即可报名参加的,在杭州校区学习一年学分课程,完毕后赴海外大学学习一年、实习半年,即可拿到本科文凭。”钱莎莉说,因为考虑到疫情影响,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学籍保留办法,万一明年依然因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安排学生留学,将为符合条件的学生保留留学资格,等不受疫情影响后,就可以让学生继续赴外学习。
在钱莎莉看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即便不能正常出国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业不受影响。
“目前所有的留学项目,我们都是以保险、保稳为主。”杭城一所留学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让他们转变思路,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利益的项目,“是大考,也是商机。不趁着现在顺势改变,那么很可能在当下和未来都缺乏竞争力,甚至被淘汰。疫情对于学生、家庭、机构和整个行业,都是一次观念和实操的检验。”
观察
对于留学目的地,人们的选择越来越理性
在国际高中的圈子里,邹海连是前辈。
这位80后数学老师,曾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高中执教多年。2015年,他因为一部聚焦“中英教育对比”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而备受关注。在这部纪录片中,5位中国老师来到一所英国公立中学,与50名英国初中生临时组成“中式班级”,并采用传统的中式教学法上课。
现在的邹海连,是人大附中杭州学校高中部负责人。
今年元旦假期,邹海连主要在忙两件事,一是和同事们开网络视频会议,布置节后工作;二是了解2021年学校首届毕业生的录取情况,也就是“晒喜报”。
自去年11月以来,邹海连微信朋友圈里的喜报几乎没断过。这届毕业生共27人,截止到目前,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有53封来自英国,6封来自美国,还有6封来自澳大利亚。
在他看来,和往年相比,今年这届毕业生受疫情影响,大学申请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在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学生们变得更加谨慎,在美国疫情持续得不到好转及留学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不少学生放弃了美国大学的申请或者不再把美国当成唯一的留学目的地。
过去这一年,邹海连在和家长、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普遍对这几件事感到担忧:其一,国外的疫情状况暂时还没看到曙光,担心出国后的健康问题及国外的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其二,有不少已被国外大学录取的学生在国内进行网课学习,今年这届毕业生是否会遇到类似情况。
这些担忧,直接影响到了大家的留学观点。此外,许多考试因为疫情取消,不少学生没有标化成绩,使得大学申请更加依赖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表现及个性化的学术成果以及活动呈现。
“对于初心不改坚持留学的学生,也要看到机遇。”邹海连分析,受疫情影响,留学人数会一定程度缩减,国外各个大学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财务上的困难,如何持续吸引到国际学生来学校就读变得更加重要,在此情形下,对大学申请者是一大利好。确实有大学降低了今年申请的标准,比如对语言要求等。
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大学也通过和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给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在特殊时期,实现两全其美。比如,去年8月,西湖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签署了双向学生交换协议。
邹海连建议,新的一年,大家应更加深入思考出国留学的初衷,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更适合的留学目的地、学校和专业。(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