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档案见证厦门华侨家国情怀 《近代厦门华侨档案选编》日前出版发行
侨,是镌刻在厦门城市图腾里的文化符号。将对故土的眷恋化作爱乡爱国的务实之举,厦门华侨为这座城市的近代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历时两年、由厦门市档案馆主编的《近代厦门华侨档案选编》(以下简称《选编》),日前由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中横跨了1933年至1949年的华侨档案,向读者呈现了近500页珍贵的历史印记。这些档案,书写着厦门华侨与家乡亲人血脉相连的拳拳深情。细细品读一张张泛黄的档案,不仅可以更为直观、真实地感受近代厦门华侨的日常生活,也拓宽了厦门华侨历史的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浩瀚档案中精挑细选 165组档案首次对外公开
厦门市档案馆保存了一批近代厦门华侨档案,2016年,市档案馆启动“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项目。此次入选《选编》的165组档案,是档案馆的编研人员耗时一年多时间,从浩瀚数字化档案中精挑细选出的,内容涉及华侨机构社团、华侨投资、华侨慈善捐助、华侨兴办社会事业、华侨抗战等,旨在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近代华侨为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努力。
这些档案均为首次对外公开,以影印的形式再现原貌,编者还在档案旁边附上了相应的注解。透过泛黄的档案、斑驳的字迹,读者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在特殊历史年代厦门华侨对家国的贡献,他们自身命运的浮沉跌宕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爱国壮举值得一代又一代人铭记。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选编》的出版,为厦门地方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对侨务部门、史学界等有关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厦门城市的近代转型 离不开华侨的投资
清咸丰年间,清政府在厦门成立全国第一个侨务机构——出洋问讯处;民国初年,全国第一个地方性侨务机构——福建暨南局,全国第一个华侨团体——厦门华侨公会均诞生于厦门……这些近代侨务机构佐证了厦门作为侨乡的重要地位。
关于厦门籍华侨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同安明盛乡安仁里新安村(今海沧区新垵村)的邱毛德等人。厦门作为闽南侨批的集散中心,又见证了数不清的华侨家庭的悲欢离合。
“归桑梓兮助同乡”。在厦门城市的近代转型中,厦门华侨的投资为其打下了坚实基础,且在诸多领域领全国之先。中国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由陈嘉庚兴资筹办,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离不开闽籍华侨的倾力捐建,“远东第一水厂”——厦门市自来水公司源自印尼爱国华侨黄奕住等人的共同投资……在更广的范围里,从桥梁道路、堤岸码头的交通运输业起步,到工业技术设备、先进经营模式的引入,再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领域的引航,乃至厦门近代早期的马路、报纸、体育团体、公共图书馆、电影放映事业以及电话公司、电灯电力公司等大型公用事业,都深深印刻着华侨的名字。
故事1
陈嘉庚捐赠鸡纳丸 助家乡人民抗疟疾
一份捐租抗战的呈请,一笔捐资兴学的存款,一张抵御疫情的药品单……翻开《选编》,从档案的只言片语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华侨们情系桑梓的浓厚家国情怀。
同呼吸、共命运,历史总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观照现实。70多年前,当家乡为水患所困,为疟疾、霍乱、鼠疫、天花等疫情所扰,远在万里之外的厦门侨胞,倾囊纾难,帮助父老乡亲渡过艰险;7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海外华人华侨一样挺身而出,全球采购防疫物资,转产口罩和口罩机。
书中,有一份反映陈嘉庚先生捐赠鸡纳丸的档案,记录着陈嘉庚帮助家乡渡过难关的点滴善举。这份档案是1940年5月26日福建省立医院关于请拨陈嘉庚所捐鸡纳丸致福建省政府的呈。据了解,鸡纳丸就是铁锈鸡纳丸,由铁锈、没药、金鸡纳霜等炼制而成,金鸡纳霜有治疟疾之功用。
呈中提到,医院近来就诊病人日渐增多,其中疟疾占百分之五十,但鸡纳丸来源不丰,价格高涨,病人负担不起,给医院医疗工作的普及造成很大的困难。希望能从陈嘉庚先生捐献给省政府的100万粒鸡纳丸中,拨给医院6万粒,这样可以降低鸡纳丸的价格,并对贫苦病人免费,让医院的抗疟疾工作可以没有阻碍地进行。
故事2
众多华侨子弟 回归祖国投身抗战
抗战年代,大批华侨毅然决然地投入国内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之中。要知道,面对世界各国错综复杂的外交局势,身在异邦的海外华侨组织捐赠活动本就是一件如履薄冰、历尽千辛的事,但从李清泉组织“国难后援会”支援东北抗战,到陈嘉庚领导“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大力筹款,海外华侨无不奋起响应,倾囊解袋;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林可胜、滇缅公路上运送援华物资的南侨机工……华侨子弟以不同的身份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抗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在这些档案中,还有数份档案反映了海外华侨在抗战时期向鼓浪屿国际救济会汇款的历史事实。日本侵占厦门后,大批难民涌入鼓浪屿,由鼓浪屿本土绅商、华侨和外国热心人士联合组成的鼓浪屿国际救济会成立,该机构成立后,捐款捐物最快最多的仍然是心系桑梓的海外华侨。从档案中就能看到,霹雳福建公会、金宝福建公会、菲律宾妇女救济会、菲律宾福建华侨救济会等华侨组织纷纷通过银行汇款,向家乡父老伸出援手。
侨民颜福佑、厦门侨务局、晋江县政府关于保护战时回国服务华侨的往来公文,写于1947年10月,文中希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对这些战时回国服务华侨给予保护和支持,并且不要将他们纳入征兵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