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文物保护科技还需更上一层楼

2021-02-10 13:49  经济参考报  _

  流沙倾泻、洞窟坍塌、壁画残损……20世纪40年代,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事业在艰难中开启。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敦煌研究院的壁画和土遗址保护走在了国际前列,相关理念技术走向了全国十余个省区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不只是敦煌莫高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保工作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开拓性进步。特别是化学材料、环境监测、三维扫描等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物保护领域,不仅带来文保技术突破,还让文物“焕新生”“活起来”。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拉开科学保护的序幕,文物保护材料的应用和升级对石窟保护功不可没。

  六十年前,云冈石窟主要进行“石窟危岩裂隙灌浆加固”和“残断落石归安粘接”的工作,采用丙烯酸树脂加固危岩,摸索适合文物保护的新材料。“经过多年发展,在保护材料上,我们实现了从有机材料向无机材料的转变,并努力研究生物材料,对文物本体进行最小干预。”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说,云冈石窟的稳定性问题基本解决,水害得到有效遏制,洞窟保存环境和状态有了极大改善。

  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理念不断升级。敦煌莫高窟正在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介绍,莫高窟建立了包括石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石窟崖体、游客数量等在内的实时监测系统,一旦洞窟内湿度等相关指标达到预警值,就会采取临时关闭窟门、调整参观线路等措施确保文物安全和游客安全。

  记者调研发现经过数十年爬坡过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在不少领域已进入“深水区”,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总体上看,我国文物保护多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对其背后的深层次科学理论仍有一些不甚明晰之处,同时,在前沿科学技术与文物保护相结合方面也存在瓶颈。

  郭青林说,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加强了基础研究,从生物、环境等多角度研究病害机理,初步了解了水、盐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作用机制,但深层次机理还没完全搞清楚。此外,在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方面同样存在欠缺。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工作人员表示,文物保护偏重应用,文保人员更像是医生,而不是研究药物的,偏重于将已经成熟的技术“拿来用”。

  一位在山西从事壁画修复保护的工作人员讲,文保是一个相对小众和经济效益较低的领域,我国许多前沿科研成果并不是针对文物保护,因此用新材料、新工艺前需要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和筛选改造,不是所有文保单位都有能力、有魄力去创新。例如在壁画修复领域,全国只有敦煌研究院等几家文保单位做相关创新实验,大多数文保单位都选用成熟的技术和材料。

  业内专家建议,提升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优化人才培养和推动平台建设等。

  以项目和示范工程为引导加强基础研究。在文物保护的工艺、材料、原理等重点领域设立科研项目或重点实验室,调动基础研究积极性。

  此外,加强与高校合作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阶段进入文博单位实习,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去学习,也让有一定经验的文博工作者再回到高校,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科技成果,带着新眼光重新分析、总结文物保护实践。

  三是多方聚力,引导前沿学科主动向文物保护靠拢。专家认为,文物保护跨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门类,需要多学科形成合力,而目前文物保护在我国仍属于边缘学科,更高层面可给予重视和支持吸引更多学科加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广州外籍师生乐享“中国年”
下一篇:农历牛年推“牛劲十足”公益展 百余件展品诠释“牛”概念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