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现场,擂鼓墩2号墓编钟 战国中期
2020年1月23日,“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在吴中博物馆正式开幕,这是曾国文物首次大规模在吴地展出。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是依托湖北随州地区历年发掘的曾侯墓葬出土的丰富青铜器而打造的展览,呈现了曾国自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700年间的变迁。展出历代曾侯青铜器共116件,包括“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以及获2011、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叶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包含了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等各类青铜器。曾侯白生 鱼伯彭铜卣(局部)西周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27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曾国/随国与楚吴展厅现场
为何曾国在史书中从未被记载?曾与随是否是一个国家?策展人宁振南告诉记者,近几年在曾侯墓地中出土了多件带“随”字铭文的青铜器,而文献记载中“随国”,因此目前学界的观点是一国两名,即随国/曾国,就像楚国/荆国一样。历代曾国遗址
展览为巡展,此前曾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出。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表示,吴中博物馆的这次展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历史上,吴楚曾有过纠葛,这一方面也可以在展览中得以体现。展览增加了与吴有关系的文物,如出土于文峰塔墓地 M1的春秋晚期的曾侯舆甬钟上有铭文纪录了当时吴楚之战的相关内容,这也和吴地有着直接关联。”西周早期曾国疆域及周边诸国位置图
展览中,吴王子光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整套展出。戟戈装饰一上一下,特征一致,通体乌黑,铸有内容相同的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吴王子/光之用”。由此可知,作器者为吴王子光,即吴王阖闾。而吴国器物出土于随(曾)国,也与历史文献中春秋晚期吴伐楚破郢,楚王出奔随国、为随所救的历史或相印合。擂鼓墩2号墓编钟(局部) 战国中期
以文物展示的曾国历史变迁南公(南宫适) 南公簋(guǐ)西周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111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敞口圆腹,高圈足下接方座,兽首形双耳,簋外底悬一小铃,内底中部铸铭:“犺(kàng)作剌(烈)考南公宝 阝尊 彝。”表明该簋是曾侯犺为其父南公所做的祭器。曾侯谏 兽首形铜面具 西周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65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面具模仿同时期其他器物兽面纹造型,水牛状粗角上翘,角、耳、眉、鼻外凸,器物内壁相应的位置凹入,浮雕感较强。眉及鼻孔处的内壁有三个桥形穿孔,便于穿绳绑缚。根据墓葬出土位置判断,应为与铜胄搭配使用的胄饰。曾侯白(bó)生 立鸟盖悬铃铜罍(léi)西周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27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盖上立鸟,肩、耳部饰兽首,四面自上而下饰扉棱,外底悬铃,装饰夸张,工艺高超。此种造型风格的青铜器代表了随枣走廊地区西周早期鄂、曾青铜器的水准,体现出周文化中心区域之外的文化特征。曾侯白(bó)生 鱼伯彭铜卣(yǒu)西周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27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卣是晚商时期的一种主要酒器,延续到西周早期时多腹部光素,只在颈部、圈足装饰细密线条的纹带,此卣则装饰繁密,特征突出。曾侯犺(kàng) 云纹铜编钟 西周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111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该套编钟由1件镈钟和4件甬钟组成,是迄今所见西周时期数量最多的编钟,也是曾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成套编钟,首见镈钟与甬钟组合。这套编钟均为双音钟,较之商代殷墟编钟的宫、角、羽三声,新增加了“徵”声,构成了“四声七音”的律制,对研究我国古代乐悬制度及音乐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吴王子光 戟 春秋晚期 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墓地M21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带刺双戈戟,柲端有矛刺,柲杆上段竖置两件戟戈,上戈有内,下戈无内。两件戈装饰特征一致,通体乌黑,援、胡部饰火焰形暗纹,胡部铸有内容相同的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吴王子光之用”。由此可知,作器者为吴王子光,即吴王阖闾。吴王子光 戟 春秋晚期 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墓地M21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宁振南表示,曾国的艺术特点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早期偏向于西周王室风格,到了春秋时期,随着曾国政治上的转变,其器物风格也逐渐楚化。“在我看来,所谓的南方风格,也是楚化后的风格。由于楚王墓没能有大型墓葬的揭露,所以如曾侯乙、曾侯丙等出土的文物则代表了当时楚国最复杂,档次最高的工艺。而编钟的发展则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一脉相承的,在器型和数量上不断丰富,在音乐礼制上也越来越完善。”曾侯乙 帷帐构件 战国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M1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该套青铜构件,经学者研究复原后的帷帐面阔近10米,进深超4米,高度近3米,设计合理,制作精巧,组装和拆卸便捷,是曾侯乙生前狩猎和军事活动的用具。曾侯丙 兽形座熏灯 战国中期 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M18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铜灯由兽形底座、灯盏、香薰罩三部分组成。兽四肢直立,作驻足仰首眺望状,四蹄足,兽面浅浮雕,臣字目,叶形耳,背上有近似方形盖。曾侯丙 方缶(fǒu)战国中期 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M18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器体方鼓,方盖,方口,方肩,方圈足,肩部对置兽首衔环。通体饰菱形勾连纹,内嵌绿松石。器盖内壁铸铭文:“曾侯丙之赴缶硖以为长事”;双耳铸铭文:“曾侯赴缶硖以为”,表明了器主身份。盛君縈(yíng)擂鼓墩2号墓编钟 战国中期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M2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36件盛君縈墓编钟皆为甬钟,大型者8件,小型者28件,钟体扁如合瓦,饰有变形蟠螭纹、兽面纹和浮雕神人操蛇图像。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为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乐曲,是仅次于曾侯乙编钟的一套完整的编钟组合。随州境内曾(随)国遗址和墓地分布图
近年来考古发掘的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枣树林及早年发掘的擂鼓墩等众多曾国遗址和墓地,使得曾国成为商周时期物质文化展现最为完整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