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福建非遗传承人周冬梅的剪纸“跨界”之路

2021-01-08 18:49  福建日报   - 

中国侨网周麻婆剪纸主题餐厅
周麻婆剪纸主题餐厅

  周冬梅的剪纸“跨界”之路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回望2020年,周冬梅最难忘的两件事都离不开剪纸:创作战“疫”题材作品《和谐共生》《中国力量》,以及首次带着浦城剪纸参加上海进博会。

  在进博会的聚光灯下,让浦城剪纸被世界看见,令她更为技艺自豪;收获剪纸文创作品大订单,则让她更为自信。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周冬梅手中的剪刀和彩纸不仅仅幻化出丰富多样的图案,更让这项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唤醒非遗的实用性

  在进博会的福建中华老字号展区,周冬梅的展位前,一字排开手机壳、手袋、水杯、茶垫、丝巾等各种剪纸元素的文创品。她创办的“剪花嫂剪纸坊”近年来强化了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将剪纸融合进日用品及商业场景的文创,让浦城剪纸走下展台、走向生活。

  “过去民俗活动中的剪纸,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只有结合现代生活进行创作,才能唤醒实用性,让非遗活起来。”从各类艺术、设计中汲取养分,周冬梅开发了10多种含有剪纸纹样的衍生系列产品,拓宽了剪纸坊的发展空间。

  周麻婆是福建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推崇“家”文化,创始人周红霞也是一名浦城人。几年前,两名老乡偶遇,马上讨论起如何把家乡文化向外传播。不如打造一间非遗剪纸主题餐厅?她们一拍即合。

  为了让食客在大快朵颐时也能接触剪纸文化,周冬梅为周麻婆创作了剪纸造型的新logo,既立体灵动喜庆,又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特别是她还为餐厅量身定制一幅《纸短情长》的剪纸作品,卷长6米,是她和团队构思一年、手工制作一个多月才完成的。

  为了寻找《纸短情长》的创作灵感,周冬梅经常独自在工作间里冥思苦想。闭上眼,小时候家乡的生活场景就在她的脑海中浮现:老人下棋、小孩捉迷藏、磨豆腐、过年杀猪宰羊、妈妈做家常菜、一家人欢聚一堂……她把这些画面用纪录片式的手法串在一起,以游子归来的视角,将五代同堂的生活场景融为一体。

  在周麻婆的餐厅里,不同的剪纸图案印贴在餐具、墙壁、窗户、桌椅、柜台、灯罩等处,将传统之美融合于现代设计。目前,这样的剪纸主题餐厅已经开设了40多家,还成立了周冬梅剪纸艺术工作站,餐厅会员可以用消费积分兑换剪纸非遗文创作品。

  与周麻婆的合作启发了周冬梅。后来,她又把剪纸与闽北茶文化相结合,和一家茶企合作,在福州、南京等地开办了10多家剪纸主题茶文化体验馆,借助茶的平台展销剪纸产品,进一步扩大浦城剪纸的影响力。

  丰富题材的时代性

  浦城剪纸在清代发展至鼎盛期,既保留中原文明印迹,又融入吴越源流遗风,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特别是浦城剪纸的礼品花,在题材内容上非常丰富,每种花样背后都有不同的含意,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周冬梅说,10岁时她就跟着外婆有模有样地剪窗花。工作期间,她参与了全县剪纸普查和资料整理,收集了大量剪纸花样。

  “民间剪纸让我汲取了充足的艺术养分。”周冬梅说,自己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剪纸,有时拿起剪刀就是一整天。上世纪90年代,浦城县举办第一期剪纸培训班,她第一个报名。2008年,浦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浦城剪纸开始探索技艺的传承保护和产业化道路,周冬梅就是在那时带领几名手工业者成立“剪花嫂剪纸坊”。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剪纸渐渐失去了自主生存的土壤。周冬梅认识到,浦城剪纸技艺要永续相传,除了保持传统剪纸味,也要不断丰富题材的现代性。

  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的作品《新嫁娘》,就是周冬梅尝试现代题材的一次实践。这件作品以老式的雕花“月洞子”大床为背景,描绘了一名新嫁娘在洞房里等待的时刻。周冬梅在作品中大量应用了传统剪纸的寓意——“龙、凤、祥云、鸳鸯、花朵、石榴”等图案,表达“喜事临门、龙凤呈祥、爱情甜蜜、早生贵子”的美好寓意。

  周冬梅告诉记者,为了参赛她用了半年多时间进行创作,灵感就来自于自己的生活记忆。那些从小就印在脑海里的乡村戏台和婚嫁场景,被她“雕琢”在一张床榻上。技法上,她创新使用了眼科手术剪,让图案花纹更细腻。

  2020年的共同战“疫”,点燃了周冬梅的创作热情。大年初一,她就拿起剪刀,创作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剪纸作品《和谐共生》。2月,她又用一周时间创作了《中国力量》,用柔软的纸,再现了抗疫行动中那一幕幕硬气而令人感动的画面。

  “我为这些特殊的作品自豪,更为新时代的中国骄傲。”周冬梅和团队相继以疫情宣传、防控,礼赞医护人员等为主题,创作了30多幅剪纸作品,在艺术馆、展览馆和高校等地进行展出。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我有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去做好传承的工作。只有更多人来参与体验剪纸,这项技艺才能走下去。如何让大家投来关注的目光?我想,题材的时代性尤为关键。”周冬梅的话语里透着坚定。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
下一篇:中华汉字文化体验园新体验坊在北京开放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