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地处上海城市西南,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在此互通互融、和合共生。
“要了解当代广大年轻群体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讲更容易被青年接受的红色故事,贴近‘90后’‘00后’的年轻学生。”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26日接受采访时说,也要丰富表达方式,可以把龙华的红色故事纳入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教学教材体系,开设面向社会大众的红色文化专题课程,推动龙华红色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入市民生活。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江南书院院长熊月之对记者表示,红色、海派、江南文化叠加的龙华文化是一种大美意象,特别值得珍视。
在“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文化研究论坛”上,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提出,学界应深入挖掘和全面提炼龙华的精神内核,将龙华精神与建党精神结合起来,准确给予龙华红色文化一个恰当而合理的历史定位;同时,还要利用好、传承好龙华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和讲好红色故事就是一种有效方式。
熊月之指出,大美意象是一种交错复合的审美对象,内蕴特别丰厚,可阐释空间特别巨大。龙华曾是美丽富庶江南市镇典型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忻平告诉记者,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共中央长期驻扎地,而龙华地区在辛亥革命后长期作为上海的军政要地,宣中华、陈延年、彭湃、杨殷等大批革命先烈在此殉难。“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张恺帆在他的革命诗抄中描写了龙华烈士英勇就义的场景。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主任、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介绍,龙华烈士陵园安葬革命先烈1700多人,是中国第一次、第二次大革命时期著名英烈人物的集中纪念地。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各地革命烈士陵园中牺牲者层次最高的地方。在纪念馆陈列展示的众多革命先烈中,包括17名中央委员,其中7位为政治局常委。今后要进一步增加年轻人对龙华历史的感受度,推出多种文化业态,提供更多未来可能。
龙华集古刹进香、郊游揽胜、庙会集市等功能于一身,江南文化色彩浓郁。据了解,龙华寺为上海地区最早的佛寺。龙华庙会在明代已经出现,清代续兴不衰,民国更是称盛一时。如今,每年农历除夕,来此进香撞钟者祈福者肩摩踵接,车水马龙,为沪上一大景观。
熊月之表示,近代上海急速城市化以后,城市迅速变大变高变闹变挤,郊游休闲成为上海市民都市生活的重要补充,于是,旷野平畴、溪涧纵横、桃红柳绿、蛙鸣稻香的龙华,成为上海民众休闲揽胜的理想去处。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建议通过找准定位、进行品牌建设,吸引更多人来到龙华、感受龙华的文化,在繁忙的都市中“慢下来”,让心灵吸收养分、得到沉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