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戴惠甜
专家观察 打好侨文化牌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江门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侨文化资源,侨乡文化形态非常典型。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是中国四大传统侨乡中依然持续产生大量新移民的唯一侨乡。集中分布在北美、大洋洲和东南亚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将中华文化向住在国(地)传播的同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承载着欧美文化、东南亚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江门五邑。
江门一方面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外来的文化包容、吸收,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底色,以中外融合为特征的侨乡文化。江门五邑从广府传统的乡村版图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早参与近现代全球化进程的东南沿海乡村,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和非物质文化等优势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人文湾区建设中,赋予江门建设国家级“华侨华人文化合作交流重要平台”的重大任务。江门如何利用侨文化的优势资源,打好侨牌?
立足国家战略,打侨文化牌。江门利用侨文化资源打侨牌,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文化动能。从近代以来海外侨胞就一直竭力支持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需要更加全面地发挥华侨华人的重要作用。
拥有世界视野,打侨文化牌。江门打的侨牌必须具有侨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才能有更广泛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因此,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侨文化资源优势,还需要将省内外、国内外的侨文化资源都整合进来,为我所用,打出代表国家的侨文化牌。
建设重要平台,打侨文化牌。搭好“华侨华人文化合作交流重要平台”的四梁八柱要凝聚侨心侨力,抓住“根”“魂”“梦”的侨务工作主线,开展固根筑魂工程,增强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归属感、向心力。
抓住华侨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主线开展文明互鉴工程,探索华侨华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特殊途径和机制,打造标志性华侨华人文化活动国际品牌,提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荣誉感、责任感与获得感,为促进中外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
助力深度融合,打广府文化牌。江门需挖掘、活化岭南文化资源,为三地“深度融合”提供文化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深度融合”的重大目标。香港、澳门的母体文化是岭南广府文化,而江门具有广府文化独特的资源。江门通过开展港澳青少年游学,培养青年对母体文化的感知。最近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全国首批15个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中,开平仓东遗产教育基地成为广东唯一的项目,便是其中的优秀实践。
(张国雄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