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职教合作助力培养本土人才——
“打开一片新天地”
本报驻尼日利亚记者 姜 宣
一大早,尼日利亚小伙儿阿里·瓦达就“叮叮当当”地忙个不停。“雨季时,水泵需要经常维修保养,不然很容易生锈。”阿里一边拿着扳手、小铁锤安装着水泵,一边用流利的汉语与记者聊起天来。
阿里中文名叫万和翔,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一家中资企业担任尼方经理。他是中国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尼日利亚石油技术发展基金会联合培养的首批本科生。2014年7月,尼方派出包括阿里在内的近70名学生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深造。
经过4年的学习,阿里掌握了不少技能,“除了修理技术,我还学会了其他一些农业生产技术,这让我受益良多。”阿里说,在中国的留学经历,让他开阔了视野,为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商务接洽方面,中国朋友给予我充分的帮助与信任。”
同批赴华留学的尼日利亚姑娘伊丽莎白·冯米拉约也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方雨晴,她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习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伊丽莎白在华学习期间非常努力,曾两次获得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三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
2018年毕业后,伊丽莎白回到尼日利亚经济中心城市拉各斯,目前在一家公司负责行政商务工作。“凭借留学时掌握的技能,每一个新岗位我都能很快适应。感谢中方学校对我的教育培训,为我打开一片新天地。”伊丽莎白说,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我的梦想就是为推动尼中经贸合作作出更多贡献。”
据悉,包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内,不少中国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都与尼方开展了不同层面的人才培养合作。尼日利亚中国同学会秘书长雅库布·易卜拉欣表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高,学成归来的尼日利亚学生大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尼中职业教育合作助力非洲国家将人口红利转化成发展优势。”
(本报阿布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