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5月12日电 美国《侨报》11日发表社论,关注在美国的歧视亚裔现象,探讨在全美学校教授亚太裔历史的重要性,呼吁反对歧视亚裔要从“娃娃”抓起。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美国各地中小学近期“重开”,家长们终于可以大松一口气,重新专注于自身工作和生活,但不少亚裔家长还是无奈选择让子女继续线上学习。究其原委,他们担心子女在学校遭受歧视。费尔法克斯县几名中学生朝亚裔学生吐口水、奥克兰市亚裔在少年球赛中遭对方辱骂殴打、洛杉矶一位高中生讲述学校排挤亚裔经历……这些都佐证歧视亚裔现象已“闯入”全美中小学校园。
2020年以来,美国社会针对亚裔的言语辱骂、肢体冲突日渐增多。从未成年人到妇女,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成为了个别人的施暴对象。这类“病毒”发作蔓延与一些政客、媒体将新冠肺炎疫情诬蔑为“中国病毒”“功夫流感”有关,更与“种族主义”观念在美国根深蒂固有关。
亚裔民众不断走上街头向这种言行说“不”,亚裔政界人士奔走呼号推动反歧视立法,拜登政府表态不会对种族主义手下留情……各方都在绞尽脑汁为“病毒”开出“药方”,但歧视现象进入中小学校园则警示亚裔,在将目光和注意力放在成年群体身上同时,也要防止病毒“遗传”到下一代身上,如此才能“去库存”时实现“去增量”。这需要亚裔历史走进各州中小学历史教材。有了解才会有理解,才可能消除偏见和仇恨。
在民权运动以及“新文化史”共同作用下,20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研究从精英转向大众,以往被忽视的少数族裔、妇女等弱势群体的贡献得到正视。几十年来,美国中小学历史教材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关于非洲裔、印第安人、拉丁裔的详尽历史叙事,这些族裔在美国建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和认可。从校园到社会,从普通民众到社会精英,也逐渐将他们视为美国社会一分子。
自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出台后,赴美的亚裔人群显著增多,目前已突破2000万,占到总人口的6%。了解、熟知这个庞大族群的历史,本应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目前仅有伊利诺伊等极个别州出台法案要求行政区内公立学校教授亚裔历史。正如联邦国会华裔众议员孟昭文所说,亚太裔历史在K-12教育(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研究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很少,或者直接被排除在外。
尽管亚裔在美国建国历史中遭受了诸多不公正待遇,付出了巨大牺牲,尽管亚裔近几十年来在科技研发、国防安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公益慈善等领域扮演着愈加吃重的角色,很多州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却一直以“1882年《排华法案》”“二战期间关押12万日裔美国人”等代表性事件粗线条处理亚裔叙事,对数万华工在东西两岸铁路建设中的牺牲也轻描淡写……这导致亚裔地位和贡献无法被社会各界全方位、多视角、整体化地了解,亚裔群体也就不可能赢得充分尊重和认可,反而继续被一些人视为工作机会和西方文明的外来“威胁者”,承受着生活、教育、职场等领域隐形或显性的种族歧视。
要打破刻板陈旧印象,要给种族歧视祛病根,就须让“娃娃”们走进历史真相,客观认识亚裔。近日,孟昭文表示将在国会推动《亚太裔美国人历史教学法》,进而让全美学校教授亚太裔历史,迈出了反对歧视亚裔从“娃娃”抓起的关键性一步。但由于“种族主义病毒”侵体已久,治愈起来自然不会容易。有统计显示,在全美公立学校教师队伍中,白人占到80%左右,亚裔仅占2%,如果熟悉亚裔历史的教师不足,亚裔历史教育普及自然要大打折扣。
亚裔经历和故事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既需要亚裔做出周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也离不开所有亚裔组织和个人前赴后继、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