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社会 > 正文

中老边境百年傣寨的脱贫致富“三步曲”

2020-08-23 20:41  中国新闻网   - 

  (中国减贫故事)中老边境百年傣寨的脱贫致富“三步曲”

  中新社普洱8月23日电 题:中老边境百年傣寨的脱贫致富“三步曲”

  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又遇雨天,家住中老边境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曼滩村民小组的傣家妇女赵云梅反而特别高兴。因为雨水过后,地里竹笋可以发得更多、“雨水茶”也可以长得更好。

  但从前,她最怕的就是下雨。

  “那时候一下雨,村里就泥泞不堪。家里的老式吊脚楼还漏雨,大家只能躲到楼下,和猪、鸡挤在一起,臭烘烘的。”赵云梅口中的“那时候”,是曼滩还未整村脱贫前。

  就在5年前,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曼滩还是一个绝对贫困村。全村约一半人口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人民币,下同)。

  曼滩离老挝很近,最近只有4公里,但却因为产业落后,鲜有边贸,反而被崇山峻岭困在边境线上;曼滩完整保存规模庞大的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群,但房屋年久失修,漏风漏雨是常态;曼滩土地资源丰富,但村民们长期以来只种一季玉米、水稻,收入微薄。

  2015年,中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后,曼滩走上脱贫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和中国众多贫困村一样,曼滩脱贫的第一步,从改善基础设施开始。2016年以来,当地政府累计投入资金752.97万元,先后在曼滩实施道路硬化串户、农村危房改造、生产道路改扩建、电网改造、人畜饮水改扩建等一系列项目。

  如今,走进曼滩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丛林翠竹环抱下的一幢幢青瓦木楼。身着筒裙、头插鲜花的傣族姑娘款款走过村中的石板路,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彩画。

  赵云梅和全村百余户居民一样,拿到6万元的危房改造金后盖了新房。新房延续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形式,但完全不用担心漏风漏雨,一楼也不再用于养猪养鸡,而是种着各种花草;二楼,现代化的厨房、卧室、客厅等,一应俱全。

  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曼滩迈出脱贫致富第二步——发展特色产业。退休回乡创业的召德仁、鲁凤仙,就是“引路人”。他们带领村民多次外出,到玉溪、德宏等地参观学习,调整种植结构找出路。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

  “寨子引种的沃柑已挂果,竹笋基地开始产笋,辣椒也打出市场。我们还成立茶叶、竹业等多个专业合作社,注册‘曼滩’商标,准备把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召德仁称。

  赵云梅2018年光靠种植反季辣椒就收入14万元。脱贫后,她对“小康”有了更多想法。

  “村里新修的傣楼大多留出客房准备开民宿,我们也想干点不用晒太阳、淋雨就有钱进的事儿。”赵云梅说。

  因为村子越来越美,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曼滩,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

  “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想腾出一只手,发扬好自己的民族文化。”接过父亲召德仁“引路人”接力棒的召良如是说。曼滩脱贫致富,走向第三步。(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国家卫健委官员:下一步考虑适度扩大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范围
下一篇:5G用户数年底将超1亿,万物智联时代真的要来啦!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