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5月21日电 近日,美国《世界日报》刊登文章,介绍了纽约华埠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枪店,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关门的故事。
文章摘编如下:
在纽约曼哈顿华埠,有一家特殊的店铺——乔维诺枪店(John Jovino Gun Shop),它是纽约历史最长、名声最响的枪店。
“枪不杀人,人杀人。”这是店经理古角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枪械犯罪的态度,一生与枪打交道的他,如今因新冠疫情影响,不得不亲手拉上格兰街183号的大门。而来纽约还不满两年的我,则亲眼见证了这个百年枪店摘牌熄灯的最后一天。
1906年,意大利人乔维诺创办了该店,1911年转卖给因佩罗托家族,仍沿用旧名。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乔维诺一直高居全世界枪枝销售量榜首,美国枪枝杂志曾多次在封面报导乔维诺枪店的业绩,而接手该店整整25年的经理古角,却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从上海来美的华人。
华人青年初到纽约———笔杆子摇得,枪杆子握得
古角来美国前,是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在上海的发行部助理,而古角在纽约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华文报社的记者。
80年代至90年代华埠帮派盛行,在一次采访中古角与枪店老板佩罗托结识,佩罗托对这个华人青年产生了好感。意大利人一般不太相信外人,佩罗托曾多次暗中试探古角,确信他办事能力强,廉洁忠诚,才把商店在1995年4月正式托付给他。
“在纽约这个三教九流云集的大码头,经营枪店这种特殊行业,没有特殊的本事就难以生存,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循时代的游戏规则。”古角说。
枪抵胸口临危不乱,别因黄皮肤而轻看我
如今76岁的古角说话依旧底气十足,他翻出先前不少旧档案,回忆正当年的峥嵘岁月;说起最近因疫情下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古角说:“华人是有气节的,而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从来都是不易的,身在异乡,只有自己给自己争口气,拿出态度,才能站稳脚跟。”
古角笑谈,在经营店铺的25年中,什么“中国人滚回老家”、“黄皮肤杂种”等他听了不下百遍;但纵使这样,即使枪抵胸口,他照样和歹徒说,“开枪打死我你就有钱拿了。”
“族裔是我无法改变的,是先天的,既然无法改变,就要拿出应有的态度,这是后天的,而不管做人、做事,我始终都坚守原则,不越线,也不让他人越线。”他说,卧榻之上,不容他人酣睡。
如今在纽约市,死于枪口之下的人不在少数。古角说“枪不杀人,人杀人;假如让枪落到不法之人手中,我就会坐牢的。”
发生涉枪犯罪时,全美枪支追踪中心可以从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判断枪支的序列号。不仅每枝枪都独有枪号,且其膛线也各异,发射后会在弹壳上留下独特纹路,警方只要寻根溯源便很快能够追查出枪支登记主人和所购店铺。
古角说,造成涉枪犯罪的是人,而不是枪械本身,不少购枪者把枪支视为“诚实老百姓对付社会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
希望与不舍,疫情无奈关店,见证华埠兴衰
5月19日是枪店拆牌熄灯的最后一天,大门敞开,这是以往绝不可能见到的场景;古角的短枪依旧别在腰间,但手中常握着的对讲机却不见了。
“我刚刚还给五分局了。”他大手一挥,平时店里的报警系统直通警局,若有案件发生,则会立马通知警方。
一个年轻女孩坐在店中,古角从口袋里拿出枪店独有的文化衫给她,交谈中得知,这个出生在加州的中国台湾女孩在一年前来到纽约攻读博士,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这个百年枪店即将关门,就赶在最后一天前来购买T恤留作纪念。
看着店内是还未清空的纸箱,古角满眼不舍,“我以后应该都不会到华埠来了。”交谈中,顾客的电话依旧络绎不绝,询问买枪事宜,而古角一一解释说店铺已经停止营业,而电话那头也是阵阵唏嘘。
2003年古角带着300支枪搬到了格兰街183号的新址,而没想到这里是枪店的最后一站;居家令期间,每个月两万美金的店租让古角入不敷出,本想着今年年底退休的他,不得不让计划提前。
当他回望这25年所经历的种种时,古角说“我是个幸运的人,一辈子还算顺风顺水。”
他说,“我一生都在尝试中摸索机会,苦难会让一个人越挫越勇,而这种勇并非匹夫之勇,而是大敌当前的临危不乱,这种信念给我希望,也一直带我前行。(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