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2月4日电(记者 林波)“海归”“富二代”“企二代”……在浙江省宁波市海外顾问、慈溪市观海卫镇侨联主席、慈溪市惠农生猪养殖场董事长叶凯峰的身上有着许多标签,但他却觉得“农夫”“猪倌”与自己的工作更为贴切。
自2005年从英国回来后,叶凯峰放弃了家族事业,转型当起“猪倌”,开启养猪事业,并将事业版图拓展到了贵州黔西南,通过“侨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宁波是中国重点侨乡之一,“宁波帮”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素以爱国爱乡、热心报效桑梓著称于世。 宁波市侨联鼓励侨界企业“走出去”,深耕东西部帮扶地区的发展机遇,激活产业发展涟漪。
“黔西南具有较好的农业种植生产条件,同样也非常适合养殖。”通过考察,叶凯峰在黔西南兴仁投资建设了养猪场,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下同),“12月中旬第一批300头种猪即将入场,预计年产出种猪6000头,并能辐射带动周边产业链发展。”
不仅仅是养殖业,叶凯峰更是搞起了多元化经营。他在黔西南安龙县万洋众创城第一期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2亿万平方的瓦楞纸板纸箱项目”,专业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瓦楞纸板、纸箱的包装。
在叶凯峰看来,侨界参与脱贫攻坚,更多的是发挥桥梁作用,“欠发达地区并不是没有好的产品,只是缺少渠道,我们要做的是进行对接,通过我们的多样化资源打通闭塞渠道,为他们带去先进的理念和方式方法。”
除了“输出”项目,“扶智”“扶能力”并举外,宁波侨界企业更是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生态地理气候和产业基础,将其特色产品“引进来”,打通多地市场渠道,挖掘市场消费潜力。
“已经有6家‘甬爱馆’消费扶贫超市开张了。”2019年,在偶遇宁波驻延边东西部合作驻地干部后,宁波海外青年英才创新创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宁波甬爱集团董事长罗群星精准定位“消费扶贫”,分别在延边、宁波两地打造“延甬一家亲”综合消费扶贫产品展览中心,至此开启别样帮扶模式。
延边大米、汪清木耳、普安百香果干、贞丰红米、望谟鸡蛋、安龙藕粉、兴仁薏米……在罗群星打造的“甬爱馆”内,整齐排列着近千种来自黔西南、延边、青海、丽水等地的各种特色产品。
“很多人问我什么最好卖,但我想做的是尽量推荐一些不太容易卖的产品,让这些来自远方不被大家熟悉的好产品得到认可,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罗群星如是说。
她告诉记者,消费扶贫不是简单的买卖,更多的是帮扶欠发达地区的产品商品化,替他们搭建展示窗口、推广平台,寻觅合作机遇,“以普安红茶为例,那里有着好山好水好茶业,缺乏的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而这正是我们目前在做的。”
除了让“藏于深闺”的产品“走出去”外,罗群星还入驻延边州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当地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产品销售渠道。
不仅仅是立足当下的消费扶贫馆,罗群星更是计划着组建“甬侨爱”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侨眷参与这份公益事业,“侨界力量有着连接国内、国际的视野,能够搭建更广的平台,希望明年年初可以完成平台打造,吸引更多有爱的侨界人士参与到全球反贫困公益事业中。”
审视当下,宁波市各级侨联积极牵线,汇聚广大侨界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中。据宁波市侨联统计,截至目前,2020年宁波侨界实现产业技能扶贫项目3个,投入资金和物资3亿多元助力脱贫攻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