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纽约抗疫一线麻醉医生范大鹏

2021-01-04 17:47  侨报网   - 

3月中旬PPE非常缺乏时,给新冠病人做麻醉时穿的比较简单的防护服。

纽约抗疫一线麻醉医生范大鹏在工作中。一位家住在布碌仑的麻醉医生同事晚上回家晾干N95口罩,第二天接着戴。(照片均为范大鹏医生提供)

年3、4月纽约沦为全美新冠疫情“零地带”时,华人麻醉医师范大鹏在史坦顿岛一家医院工作,他坦言那段时间精神紧张,从踏进医院大门,就闻到死亡的味道,经常听到广播紧急呼叫,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有病人快死了,需要抢救,外科、麻醉、护士都要冲过去,有时候同时有3个病人需要插管,他要用最快速度顺利完成插管,才能救活血氧已降到很低的病人。范医生在近日采访中讲述了过去数月的惊险经历:

我在史坦顿岛的里士满大学医疗中心(Richma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工作,这个区有2家医院,都是私立医院,我们接收了1000多个新冠肺炎病人。主要是从3月中旬开始,纽约就爆发了疫情,也是全美国疫情最重的地方,可以说是新冠“零地带”。

疫情爆发缺乏防护用品

3月中旬到4月中旬最严重,大家都没有准备,之前看到中国发生疫情,但美国突然爆发时,心理感到很恐慌。我是麻醉医生,给病人插管,直接跟病人接触,有时候送到急诊室的病人,例如枪伤病人,可能也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所以医生随时都可能接触到病毒。那时候医院其他手术都已经停掉,只剩下急诊和新冠病人的治疗。

我们麻醉科分为3-4个组,1天3班轮流值班,一个班上8小时,这样大家都能保存体力。我尽我的职责坚持上班。

刚开始最困难的是缺乏防护用品PPE,以前大家都不戴口罩,现在一下子没有口罩,我一个口罩戴一周,不用时放到太阳底下嗮。其他防护用品,例如防护服、护目镜、面罩,医院都没有,买也买不到。

幸好在3月底,有个亲戚打电话给我,说费城有个教会有一批口罩,本来是要寄去中国的,还没来得及寄出,美国就爆发了疫情,我的亲戚让我到布碌仑一家教会那里去取口罩,给我了1000只口罩,我拿回到医院分给大家用。

还有一件令我很感动的事情,我有个中学同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研究,我们40年没联系过,他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实验室里用的那种白色防护服,他把防护服寄给我,我非常感动。到了4月中旬,防护用品都基本有了,有些是从巴西、法国买来的。

插管失败病人会丧命

我们医院一直到6月中旬才恢复正常。3月到5月最紧张,我第一个新冠病人是在3月中旬,我和另一个麻醉护士是插管组,听到ICU要医生去做插管,我们马上穿上防护服,戴了两层口罩,进入了病房。当时医院的呼吸机不够,刚好有个病人死了,所以有了一个呼吸机可以供给这个新冠病人。由于病人呼吸,我的护目镜蒙上一层雾气,什么也看不见,不得不把护目镜摘下,做完插管出来,我很紧张,因为刚才摘下护目镜,怕感染病毒。那段时间很辛苦,更多的是心理负担,老觉得自己处理阳性病人时没做好防护。

还有一次插管时防护罩歪了,什么也看不见,最后只好把头罩都摘下来,刚开始因为没有经验,加上恐慌,就很紧张,后来做熟练了,到了4月中旬就好多了。

我总共做了20个插管,都是顺利的。有一次半夜3点,ICU叫我去给病人插管,那位病人很胖,脖子粗,我打开病人嘴巴,看不见气管,慌了,我让助手压住病人脖颈,我隐约能看到气管,结果很巧就插进去了,当时吓得一身冷汗,因为新冠病人的血氧已经很低,如果插管插不进去,病人可能命就没了。普通病人一次插管不顺利,可以再试,但新冠病人肺里储存的氧气很少,很短时间内氧气就没了,所以要很快把管插进去。我当时压力很大,这种病人血氧含量很低,粘液也积累了很多,增加了插管的困难。

平时我们做插管,旁边有2-3个助理,但在新冠疫情时,为了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麻醉师只有1个助理在旁边帮忙,所以每次做插管之前我要做好准备,把药和器械都准备好,把可能的意外情况都事先想好,最坏的情况下需要用什么,因为如果没事先准备,到时候没人帮你拿。

我们把每个新冠病人都当作困难的插管病人。我们麻醉医生8小时轮班,碰到插管时,一个医生进入病房,另一个在门外守着,一旦你有困难,就冲进去帮忙。我们是团队合作,一个班4-5个人,我负责8点到12点的插管,12点到4点我当候补,我们彼此互相照应,有时候护士帮不了你,有另一个麻醉医生守着门外,随时可以冲进来帮忙,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走进医院闻到死亡味道

那段时间精神紧张,从踏进医院大门,就闻到死亡的味道。以前进去医院熙熙攘攘的,但疫情期间,医院不接收其他病人,不是临床的工作人员都不上班,楼里空荡荡的,不断有喇叭传来,很恐怖。经常听到广播紧急呼叫,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有病人快死了,需要抢救,外科、麻醉、护士都要冲过去。

最多一次紧急呼叫,有个晚上同个时间有3个新冠病人需要插管,他们在不同楼层,第一个呼叫是6楼,我们跑到那里,发现没有呼吸机,需要等另一个病人死了才有呼吸机。我们赶紧跑去下一层楼,也是呼吸机还没到位,赶紧冲到3楼,那个病人有呼吸机,我们赶紧给病人插管,然后再跑到楼上,给另外2个病人插管,很幸运,那3个病人都插管成功。

我在手机下载了一些歌曲,例如天佑美国,我通过听歌曲来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也受使命感驱使,我碰巧当了医生,抢救病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今年3月底我本来计划要回老家青岛,因为我父亲病重,机票都买好了,但是后来中美航班断了,美国民众去不了中国。我父亲去世时我不在他身边,4月1日我接到电话,说我父亲抢救无效去世了,他下葬我也没去,那时候心理压力很大,很紧张,很恐慌,我就靠着听音乐,让自己坚持下来。

我有个大学同学在伊利诺伊州的医院工作,他在医院被感染新冠病毒,一周后血氧很低,只好住院,进了重症室,还好不需要插管,过了两周我反复联系他,他从重症室出来了,从死神那里逃出来。

现在新冠死亡率降低了,刚开始对新冠病毒了解不多,如果看到病人血氧低,就给插管,后来发现插管不是最好的办法,它会损伤病人的肺,能不插管就不要插管,现在插管率减少了,死亡率也降低了。

上班不敢吃喝靠芝士棒充饥

那段时间我回家就直接从车库进入地下室,脱掉衣服,在地下室卫生间洗澡,我太太事先把饭菜放到地下室的冰箱,我吃了饭才上楼,就这样自我隔离了2、3个月,很多医生都这样做来保护家人。

在医院值班时我不敢喝水和吃饭,因为怕感染病毒,N95一直戴着,防护服也一直穿着,周围都是病人。我每天带的午餐是4根芝士棒,偷偷在更衣室从防护服和口罩里塞到嘴里吃。

4月底我做了检测,没有抗体,我感到失望,本来希望有抗体,5月份再检测一次,也没抗体。我也有同事感染了病毒,但大部分同事都没感染,我想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们戴的口罩,穿的防护服起了作用;第二个是病人做手术之前都做了新冠检测。很多人感染病毒是因为他们接触了人,但不知道对方阳性。另外,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这个病毒,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存留,如果你免疫力强,你会杀死这个病毒,它无法在你身体里繁殖。如果免疫力弱一点,会有少量病毒,但你无症状,你的免疫力抑制了病毒大量繁殖,但病毒活下来,只是量不多。而那些有慢性病的人,免疫力差,病毒就会不断繁殖,感染到各个器官。

现在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死亡率是可以预测,所以不必那么恐慌,它会变成一个大号流感,但不会完全灭绝。我们医院9月份偶尔还有新冠病人,上个星期就有一个70多岁的病人摔倒了,后来查出感染了新冠。

不是每个人都做了新冠检测,所以你不知道旁边的人是不是阳性,虽然纽约每日感染率在1%到2%,但是我们最好还是要继续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戴N95口罩能保护自己,戴一般口罩能保护别人。

我认为餐馆室内用餐应该可以,但除了家人,要跟其他人保持社交距离。我觉得新冠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9·11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机场保安措施的改变等。

至于是否会有第二波疫情爆发,我认为不一定。以前我们以为天气热病毒会减少,但其实没有,看看夏天美国疫情严重的州,例如佛罗里达,都是天气热的地方,所以病毒与天气冷热应该没有关系。因此,也无法预知冬天会迎来疫情反弹,但因为冬天有流感,流感跟新冠会混一起。而且冬天人们会待在室内,接触会增加,客观上会为感染造成条件。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于钱宁娜:投身社服40载永不言倦
下一篇:护理医师执照张群霞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