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元旦小假期将开启,福建却遭遇寒潮来袭,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紫云村党支部书记杨发喜的微信步数骤然上升。从村头的菌菇大棚,走到村尾的云台人家民宿,再到红豆杉种苗基地里走一圈,54岁的杨发喜既要操心蔬菜抗冻,又要关心村里森林康养旅游的待客防寒准备。
紫云村地处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澳大利亚至东亚的一条国际候鸟迁徙路线贯穿其间,每年这个季节,有数百万只候鸟来到紫云的深山里栖息越冬。“我也曾经像候鸟一样,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飞来飞去。”杨发喜自告奋勇作为“鸟导”,带记者去探访均峰古寺观鸟点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记者也随他“巡村”,将紫云走了个遍。
杨发喜曾在俄罗斯打拼近20年,这几年回乡定居,还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笑说,紫云村虽说是福建山地,上世纪90年代也曾有过一阵出国潮,“在农村实在找不到钱,想来想去还是要出国”,于是夫妇俩去了俄罗斯。
杨发喜说,他们当年从北京前往二林浩特,过蒙古国,火车坐了七天七夜,“下了火车半个月耳朵还是轰隆轰隆的”。他们落足在俄罗斯莫斯科,在当地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摆摊。
一开始,夫妇俩从北京秀水街打货,到了第三年,趁着回福建探亲的时机,联系上了福建石狮的服装厂。“石狮时装当时在中国和俄罗斯都很畅销,便宜,质量也过得去。”货到俄罗斯要两个月,杨发喜眼光“前瞻”,夏天进冬衣,秋天进春装。他还时常到当地学校门口蹲点,观察当地的孩子着装习惯。“赚外国人的钱,一要勤快,二要灵活,跟住潮流。”
杨发喜笑说,现在他观察到,中国村庄发展的“潮流”就是“咬住青山绿水”。
在杨发喜看来,明溪当地也打造森林康养产业,“各种补贴一直加到头,农民没有负担”。
他掰着手指算给记者听,村里已经有五六家观鸟民宿,共50个房间,还待扩张;食用菌冰库和大棚,国家予以以奖代补,一年就补贴八个月。这几年家家户户都有新进账,尤其是村里土地流转给种苗场大户,“一年开给村民的工钱一共也有一百四十万元(人民币),很多人靠在种苗场打工就已经养老‘财务自由’了。”
农民靠“高科技”和“新理念”种菜,无人机播种撒药,种完烟叶种玉米,种完水稻又种菜,“四海无闲田,财源滚滚来”。
杨发喜说,回国后感觉“农民出路多,赚钱容易”,大家对家乡的发展想法也一致,“这个山,我们说保护,就保护了”。
回国定居山村的侨胞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带着点手艺。”杨发喜笑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