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兰女士应该是纽约最著名的华裔女性。
她既是在美国商界曾经罕有的叱咤风云的成功亚裔女性,作为传奇外交官的后人,她又是中美之间的“民间外交官”。对两国人民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年年初,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Chamber Music Society at Lincoln Center)宣布对她的贡献进行表彰,这是这家顶尖艺术机构首次表彰亚裔人士作出的贡献。
她创办了美国知名华人组织百人会并担任首任会长,为推动美国华裔全面参与美国社会做了大量工作。
周六,12月26日,杨雪兰在曼哈顿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5岁。
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在50周年之际表彰杨雪兰女士的卓越贡献。
来源:华尔街日报;新华社;
编译:新约客
华人移民杨雪兰(Shirley Young)周六(12月26日)在曼哈顿一家医院去世。她曾担任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副总裁,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帮助这家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了一家合资生产企业。杨雪兰享年85岁,患有乳腺癌。
父亲被日军杀害
右下一为杨雪兰。
1935年5月25日,在三个女儿中排行老二的雪兰(后来被称为Shirley)出生在上海。她的母亲原名严幼韵(Juliana Yen),是一位商人的女儿,出生在中国天津,在一所由卫理公会传教士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
30年代末,他们一家搬到了巴黎,后来又搬到了马尼拉。杨雪兰的父亲杨光泩是一名中国外交官,在马尼拉担任中国大使馆总领事,二战期间,他帮助海外华人家庭为中国抗击日本侵华战争筹集资金,后被日军杀害。
在2003年接受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采访时,杨回忆说,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士兵来抓她父亲时,她正在吃早餐。“我猜我父亲在等着士兵们”,她说。“他走进卧室,拿起手提箱就走了。”
她的家人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的父亲被处决了。在他被捕后,杨雪兰和她的姐妹、母亲与其他被监禁的中国外交官的家人挤进了一间平房。电力和常规供水被切断,孩子们帮助养鸡养鸭和猪度过了战时的贫困。
“我们自己做鞋子;我们什么都做,”她告诉莫耶斯。“我学到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可以快乐。因为实际上我们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杨雪兰10岁时,他们一家搬到了纽约。“我觉得我们到了天堂,”杨后来说。她的母亲严幼韵在联合国工作,与中国民族主义外交官顾维钧(被誉为“中华民国第一外交官”,代表中华民国签署《联合国宪章》)结婚。
杨雪兰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安多弗的女校亚伯特学院(Abbot Academy,1973年与菲利普斯学院男女合校),在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学习经济学,并于1955年以美国优等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荣誉毕业。
她回忆说,当时对自己的雄心壮志很模糊,应聘时说她的目标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被拒绝了几十次之后,一位卫斯理的朋友建议她尝试一下市场调查。
杨在几家公司那里了解到了这一新兴行业,并于1959年加入了格雷广告公司(Grey Advertising),后来晋升为格雷的执行副总裁,并开始受邀加入多家大公司的董事会,其中包括百货商店运营商戴顿·赫德森公司(Dayton Hudson Corp.)。1983年,她对《纽约时报》说:“有远见的公司想要多元化的强大董事会,而女性不再只是填补空缺。”
1983年,杨被格雷任命为战略营销部门总裁。她的客户之一是通用汽车公司。而通用于1988年聘用她担任消费者市场开发副总裁,这是该公司罕有聘请一位外来者担任该职位。通用汽车随后将中国战略发展的责任交给了她。从通用汽车公司退休后,她从事顾问工作。
杨还是卫斯理的受托人,并任职于许多文化机构的董事会,包括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协会。
杨与电脑软件顾问乔治·谢(George Hsieh)以及福特汽车公司高管诺曼·克兰道尔(Norman Krandall)的婚姻均离婚告终。她在世时留下了三个儿子和七个孙辈。
今年3月,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Chamber Music Society at Lincoln Center)宣布了对杨雪兰的表彰。这是该协会首次表彰亚裔人士作出的贡献。
百人会创始人
上海世博会期间,杨雪兰策划的“百姓墙”成为美国馆“最感人的展品”,希拉里·克林顿向百人会致谢,并表示深受感动,高度赞扬美国华裔对美国社会所做的贡献。
杨女士是著名华人组织百人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会长,为美国华人代言,并寻求改善中美关系。她还曾担任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和Salesforce.com Inc.等公司的董事,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提名委员会副主席。在她的商业生涯中,她常常是会议室里唯一的女性和亚洲人。
她是中国钢琴家郎朗和大提琴家马友友的朋友,促进了中美之间的艺术交流。
近年来,在北京和华盛顿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她呼吁和解以及增进理解。“我们必须合作,”她在2018年告诉新华社。“考虑到相互交织的关系和全球化,认为我们不能合作是荒谬的。”
1990年,杨雪兰与贝聿铭、马友友等著名华人共同创办了“百人会”,杨雪兰担任首任会长。这个囊括美国各领域杰出华裔的组织致力于促进中美间建设性的关系以及推动美国华裔全面参与美国社会。杨雪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组织让美国人听到华人的声音。另外,我们可以帮助中美在文化艺术丶教育交流方面做一些工作,并通过文化外交提高中国软实力,推动中美关系积极发展。”
在新华社的一篇采访中,杨雪兰说:“我不需要去改变这个世界,但至少我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有所变化。”
杨雪兰一直促进中美艺术文化的交流,她说“我一直坚信艺术和文化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了解的最好桥梁,因为艺术没有任何政治议程,大家不会计较谁赢谁输。所以增加文化交流,增强文化共享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