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侨批银信搬上广东汕头街头 古驿道活化出新彩

2020-12-17 16:59  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中国侨网侨批文物
侨批文物

  侨批银信搬上街头 古驿道活化出新彩

 

  广东率先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 创新性展示历史文化遗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黄叙浩、唐卉、陈别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考察,在参观具有潮汕侨乡特色的侨批文物馆时深情地说出了这段话。

  汕头的侨批、江门的银信,都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侨眷书信与汇款的合称。这一封封侨批、银信背后,藏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的历史见证。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如何让侨批、银信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厅等部门在侨批、银信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活化中开展了丰富的创新实践;未来,还将利用革命文物、南粤古驿道、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推动广东历史文化创新性保护、创造性转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出新:侨批文物“走出”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位于韩江、榕江和练江三江入海交汇处的汕头西堤公园,是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它见证了汕头从渔村、码头,到港口、商埠的时代变迁。

  “数以百万计的华侨从这里乘船出海,他们回望家乡最后的景象就是这里。”站在西堤公园的海滨木制栈道上,西堤公园管理所负责人陈宁邑告诉记者,早期侨民大多数来源于社会底层,他们为了生活前往异国他乡打拼,从事的大多都是出卖劳动力的行当。

  漂洋过海的侨民们,在苦苦拼搏时仍心系故里,采用了侨批这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寄回一些血汗钱赡养家庭,“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三江出海,一纸还乡’。”陈宁邑说。目前,汕头西堤公园是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也是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已成为我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典型样本。自2016年9月开放以来,西堤公园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访客达450万人次。

  侨批,是华侨家书与汇款合一的特殊载体,是华侨华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独特文化。如今在汕头、江门等地,这些珍贵文物纷纷“走出”博物馆,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在汕头西堤公园,侨批被创造性地制作成500多块瓷砖艺术作品,嵌入西堤公园的公共空间里,为市民创造重温侨批历史文化的场所,实现历史文献展示与人居环境改善合理结合,在2017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而在江门五邑地区,侨批直接被称为“银信”。在台山海口埠,侨批银信文化保护同样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紧密相连。漫步银信纪念广场,648片瓷片打造的20根银信柱按照爱国、教育等不同主题展示银信文化,无形的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2017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台山当地的银信文化,发动当地村民、高校教师学者等社会力量,搜集银信原件数百份,建成银信纪念广场,还修复了银信博物馆、古码头以及海口埠至梅家大院的河堤观光道,7.5公里古驿道亦随之焕发新生。专家指出,将部分重要文献的片段进行视觉形象化处理,在城市公共空间展示,与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利用工作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世界记忆”项目的影响力。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创新性地将侨批、银信在公共空间进行展示,探索出让侨批文化融入城市文明的新路子,也探索出增强市民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的新途径。

  出彩:驿道活化为侨批文化注入新活力

  今年11月26日晚,潮语版大型话剧《风雨侨批》在汕头艺都大剧院举行首场公演,这部重新编排的话剧,结合侨文化,展现了汕头侨批商人坚守道义,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以新的表达方式弘扬侨乡精神。

  这是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推出的首部话剧。2017年初,广东依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了“驿道依旧在,故人何处寻——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邀请侨批银信后人讲述侨批银信背后的故事;与此同时,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侨批银信制作成作品“银信墙”在江门海口埠展示。

  不管是汕头西堤公园还是江门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都逐渐成为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创业史的重要场所。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南粤古驿道正将这些节点串珠成链,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侨批精神在这些地方不断得到升华。

  同样是南粤古驿道四大出海口纪念地之一,位于汕头市东里镇的樟林古港是侨批往来的重要港口。近年来,通过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当地设立了樟林古港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这个一度被历史掩埋的破旧港口,摇身一变成为华人华侨最爱的网红打卡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活化为樟林古港注入新的生命力,红头船再次‘启航’。”樟林古港研究学会会长陈澄波感叹。

  展望:构建诗意栖居的魅力岭南体系

  侨批银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是广东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闪亮点。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一直以来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利用,深入持续牵头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串联整合沿线的名城名镇等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修缮了一大批文物遗迹、红色革命遗址,抢救性地挖掘保护了侨批、银信等文化遗产以及沿线珍贵优秀传统文化、工艺技艺等,发掘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并建设利用华南研学基地,规划建设了一批红色文化游径,打造开放式体验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介绍,当前省自然资源厅正深入推进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省自然资源厅将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不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的原则,遵循“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规划方法,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及与之对应的空间载体活化利用,作为我省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南粤大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充分空间资源保障。

  据了解,在省级层面,《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充分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南粤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设置“构建诗意栖居的魅力岭南体系”专章,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岭南人文美丽体系。同时,也将推进国土空间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将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联系起来,以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的方式来落实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心系侨界民众 旅菲侨领捐资扶贫助困
下一篇:纽约华社发起外卖宣传活动 帮助餐饮业渡难关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