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韦德跃: 华裔麻醉师战疫记

2020-07-16 16:43  侨报网   - 

韦德跃为共同抗疫的同事拍下照片留念。韦德跃在一线抗疫。韦德跃在一线抗疫。韦德跃在一线抗疫。韦德跃在一线抗疫。市长白思豪日前到医院致谢医务人员。(图均韦德跃提供)

在抢救新冠肺炎病人中,大批麻醉师被推到抗疫最前沿,由于呼吸困难是病人最典型症状之一,重症病人需要插管、吸痰,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理正是麻醉师最擅长的技能,他们与病人近距离接触,给病人安置人工呼吸机,帮助他们从死神手中夺回宝贵的生命。在这过程中,华裔麻醉师韦德跃亲眼目睹了病人与死神生死搏斗的难忘经历,请听他娓娓道来——

■ 侨报记者 林菁

我这次在纽约市公立医院 Jacobi Trauma Center服务,该院门诊突然间有很多病人,我有个同学是麻醉师,说现在重症室ICU急需麻醉师,医院部门主管也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到医院工作,我答应去帮忙,注册成为灾难急需麻醉师。
上岗几分钟便开始抢救病人
我从4月1日开始上班。上午9点去人事处和保安处登记,10点就开始上班,过几分钟就参加抢救,做气管插管。当时那位病人的血氧降低到90以下,我有20年麻醉师经验,马上带着年轻医生给病人插管,他们操作,我在旁边指导。当时医院的防护用品(PPE)不够,我穿了三层的隔离衣,其他医生才穿一层防护衣,但是他们很勇敢,都冲到前线去,第一个病人一次插管便成功,第一天我们做了3个病人的插管。
那时候医院已有3个麻醉师感染病毒,人手紧缺,我同时在手术室和ICU,还要做插管,在三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期间,每个ICU需要一个专业护士,但纽约本地人手不够,从全国各地招来上百个医生、护士,我的同事中有来自丹佛、佛洛里达、西雅图。4月初有一次连续3天我没回家,当时医生不够,我自愿留下来在医院值班。
同时为孕妇和新冠病人插管
我负责那么多地方,有时候忙不过来,有一次我值班,有个怀孕33周的孕妇感染了新冠病毒,为了保护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医生给病人做保守治疗,但是第三天病人的血氧掉到90以下,必须紧急做剖腹产,我正在给病人插管的时候,ICU那边有个新冠病人需要插管,我赶紧换了衣服跑过去,留下另一个年轻医生照顾孕妇,当我回来时,婴儿已经生下,我们都感到很欣慰。
我们要经常给病人调药,病人很痛苦,动来动去,插管时很困难,有个病人吓得眼睛一动不动,全身僵硬,幸好治疗顺利,后来出院了。
还有一个病人插管前很紧张,用手机跟家人视频,病人与家人都在哭,有十多分钟时间的视频,好像在告别。他们讲西班牙语,但我们可以看出家人对我们有很大期望,我们安慰病人,过几天就能苏醒,就可以回家,病人终于安定下来。
在实战中启发小发明
在抢救病人过程中也遇到过挑战,有个病人肥胖,380多磅,脖子粗短,舌头大,这类病人比较难插管。我们3个麻醉师给病人插管,我为年轻麻醉师递东西、穿衣服、整理帽子,其中有个韩裔麻醉师刚毕业一年,很优秀,很快把管子插进去,但麻药用得不够,一个小时后病人醒了,自己把管子拔出来,咳嗽很严重,病毒到处散播,我们3个麻醉师马上冲过去,韩裔医生衣服还没穿好就要跑过去,我们重新给病人插管,但不容易,这次插管没成功,病人不幸死了。
我指导两个年轻医生插管,他们都做得很好,没发生失误。通常肥胖、口腔小、脖子粗、舌头大的人,插管比较困难。3年前我设计了一种导丝并申请了专利,它使插管操作起来更容易,我把我设计的导丝运用到两个病人的插管,结果都很成功。
麻醉师最大技能之一是插管,大部分全麻的病人要插管,急诊ER、ICU、内科、肺科,都需要插管。我们给病人插管后,需要注射麻药让病人睡着,这样病人才不会受不了。除了打镇静药点滴,还要打肌松药,这样病人更容易人工呼吸,如果没这两种药,人工呼吸机对病人来说非常难受。
插管病人死亡率大幅降低
刚开始80%使用呼吸机的新冠病人都死了,主要原因是那时候对病毒不了解,药物和护理跟不上,后来这些方面都有改善,很多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都能活过来。
现在医院有两种治疗新冠病毒的药,一种是瑞德西韦,另一种是抗凝药。医生在抢救病人过程中发现,有些新冠病人肺里产生血栓(blood clot),于是很快补上抗凝药,比较常用的抗凝药是肺素,用了这两种药后,死亡率就下降。
另一方面,现在护理人员也跟上了。护理人员除了护士外,还需要呼吸治疗师帮新冠病人吸痰,刚开始呼吸治疗师人手不足,后来跟上了。在呼吸机操作方面,最初呼吸机给病人肺部造成压力,后来调整了指数,降低了对病人的损伤,也减少了死亡。
从5月起新冠病人明显减少
我在JACOBI医院工作了一个多月,5月20日我们的临时ICU开始没有了病人。我们医院设有3个临时ICU病房,另外加上原来的ICU病床,总共有大约120张ICU病床,从5月1日起病人明显减少,5月19日临时ICU只剩8个病人,后来都转移到固定ICU病房,现在只剩下大约25名ICU病人。
ICU病人病情都很严重,他们大多数年龄60-70多岁,肥胖,有糖尿病、高血压、肺病。
治疗新冠病人麻醉师大显身手
在医院抗疫期间,我感觉以前学了那么多东西,现在派上用场了,我平时很爱读书、工作、收集很多技术,我想现在是我们麻醉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麻醉师最擅长的技能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理,这也正是治疗新冠病人所需要的。
纽约这20年来都缺乏麻醉师,所有医院都在登广告找麻醉师,麻醉师不愁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医院在扩大手术室和科室,例如心导管科室,都需要麻醉师,但另一方面麻醉师训练基地越来越小。
去JACOBI医院之前,从2月初起我在另外两家医院处理过新冠病人,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对我来说压力不大,我懂得自我保护,穿防护衣很标准,我的镇定和放松也影响了身边其他麻醉师。
美国医生不戴口罩很普遍
这次抗疫最大体会之一是,美国医生和医务人员都不是很重视这个病毒,粗心大意,不戴口罩很普遍,这就很容易感染,纽约有家医院25%的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因为防护观念不同,他们可能也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感染了也没问题,有个医生刚开始还在笑我,不到一个星期那位医生自己感染了,看到我有点不好意思。在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美国的医生护士工作非常努力积极,是很好的团队。
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轻重取决于个人身体状况,很多医护人员即便感染了,也几乎都是轻微的,这个病毒对年龄大的人有威胁,对年轻人威胁不大。纽约可以谨慎地逐步解封,但不可能做到群体免疫,因为有很多高危人群,他们做不到免疫,感染了就会死,代价太大。

后记:
韦德跃医生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在广西医科大学读泌尿科研究生,在中国是外科医生。后来到休斯敦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在纽约州立大学布碌仑分校做4年的麻醉科训练,即麻醉科住院医生,留校教书两年。目前在纽约数家医院做兼职麻醉师。

随着新冠病人减少,韦德跃医生在JACOBI的抗疫即将告一段落,部门主管想聘他做全职,他婉拒了,因为想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做研究。他写过一本《麻醉使用手册》,还在申请一项发明专利。
几年前他发明一种气管插管术的医疗器件,在抗疫期间做气管插管的次数多了,他便进一步改进这个医疗器件,目前正在申请更新型的气管插管器械专利。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纽约公布2021年市议员选举名单 华人区皆有华裔参选
下一篇:林里举:存志逐商海 念远怀民生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