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国际 > 正文

新冠确诊病例过亿,八“C”关键词透视疫情下的世界

2021-01-27 10:42  新华社   -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消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的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1亿,这一数字令人心碎。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受到重大冲击。2021年,疫苗大规模接种等举措给疫情控制带来曙光,但病毒变异等风险继续暗流涌动,给世界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和考验。疫情大考下,加强国际团结合作更显必要。
 
1、COVID-19(新冠)
 
新冠疫情仍在多国蔓延,全球抗疫拐点难期。
 
美国疫情最重,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0万,新总统拜登22日表示美国新冠死亡人数预计将高达60万。英国等多地发现传播率更高的变异病毒,多国升级防疫举措。
 
尽管已有多款疫苗完成研发并投入使用,但由于部分西方药企疫苗产能不如预期,富国抢购囤积疫苗,“疫苗民族主义”抬头,全球新冠疫苗的公平分配面临挑战。
 
2、Crisis(危机)
 
疫情持续蔓延构成全球风险,可能触发或加深其他社会和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疫情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加深健康、经济和数字鸿沟,并可能在未来5至10年加剧地缘政治紧张。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在“2021年世界十大风险”报告中,将“新冠疫情长期持续”列为第二大风险,仅次于“美国政治分裂”。而疫情与美国政治分裂这两大风险的交互影响和发展,或将在全球经济、债务、地缘政治等方面带来更多新危机。
 
3、Climate(气候)
 
新冠疫情让气候变化以新的视角再次引起重视。
 
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爱德华·索莱尔·莱查在《2021年的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十大主题》报告中认为,疫情中人们的流动和消费模式变得更为低碳,抗击大流行的斗争或许可被视为应对气候危机的一次尝试。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举行,国际社会迎来再次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契机。
 
4、Conflict(冲突)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但2021年的世界仍在发生或酝酿各种各样的冲突。疫情将让一些冲突和争执平添不少人道主义悲剧。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在预测“2021年值得关注的10个冲突”中,罗列了阿富汗、也门、利比亚、伊朗美国关系等冲突风险点。文章以也门为例指出,也门的战争成了联合国心目中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而新冠疫情加剧了饱受贫穷、饥饿和疾病困扰的也门平民的苦难。
 
5、Currency(货币)
 
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冲击,美国和不少其他国家出台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计划。日前,美国又宣布一项总额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美国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预测,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印钞数量是“2021年最大的风险”。
 
此外,疫情加快了数字货币的推行步伐。国际清算银行说,全球80%的央行在研究创立本国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戈夫指出,数字货币的推行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和信息控制。
 
6、Competition(竞争)
 
1月13日,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发布《国际威胁——2021年疫情后的地缘政治》报告,指出今年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是新冠疫苗研发,以致“疫苗政治化”现象突出。
 
世界经济论坛在《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中也指出,新冠疫情加剧了大国间竞争。报告说,随着一些联盟的削弱,国际关系在大国对抗中将变得更不稳定,疫情使得面对面交流的传统外交受到削弱,不稳定趋势或变得更加突出。
 
7、Cooperation(合作)
 
新冠疫情大流行引发全球性大危机,暴露出全球和各国治理体系中的诸多脆弱环节。疫情同单边主义、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跨境犯罪、恐怖活动等因素相互叠加,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团结合作的需求尤为迫切。坚持多边主义、合作应对挑战的重要意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彰显,团结抗疫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首要任务。
 
8、Connectivity(互联互通)
 
新冠疫情给全球贸易、物流、产业链、供应链都带来巨大影响,但正是在疫情冲击下,互联互通更显其必要性。
 
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线。疫情当前,“一带一路”合作逆势前行,展现出强大韧性。中国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助力互联互通和复工复产,挖掘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经济新动能,将给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信心和希望。
 
(原题为《病例过亿,八“C”关键词透视疫情下的世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英国拒承认欧盟大使全面外交身份 欧盟:不会接受
下一篇:克里姆林宫:美俄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达成一致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