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美食 > 正文

挑选得当,临期食品也挺“香”

2021-01-04 12:29  人民网   - 

近年来,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在豆瓣平台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今年9月创建以来,不到3个月就吸引了两万多网友加入。

但网上与临期食品相关的传言也不少:吃临期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千万不能给孩子吃临期食品、临期食品都是被挑剩下的……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若食物未滋生细菌保质期可延长

临期食品是指临近保质期而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离保质期越近的食品价格越便宜,通常为原价的20%到50%。究竟离保质期还有多少天的食物,属于临期食品呢?

2012年,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制定了临期食品的期限要求。其中,北京市将临期食品分为6个级别的期限标准,不同保质期的食物,其临界期也从到期前45天至到期前1天不等。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食物,其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牛奶、活菌乳饮料等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到4天。

按照这个标准分级,临期食品和保质期一样,也有一定的期限要求。

“即便食品快到保质期,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吃,日期并非判定食品变质与否的‘金标准’。”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营养师阮光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质期是食品生产商对产品质量的承诺期,可以将其理解为“最佳食用期”和“此前食用最佳”。不过,食品的保质期并不等于食品的最后可食用日期。

“除保质期外,消费者还应注意食品储存和包装状况。保质期内的食品若储存不当,也可能提前变质。若食品保存得当,即便过了保质期一两天,也可食用,只是口感可能会打折扣。”阮光锋说,例如,散装或非真空包装的坚果、食用油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即使常温保存,有时也会在保质期内出现哈喇味,这时就不宜食用。

“不过,临期食品虽处在保质期内,但由于存放时间相对较长,购买时应格外注意观察。”阮光锋建议道,可从食用品质和食品卫生品质,这两个方面来考察临期食品。食用品质包括食物的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保质期内的食物在以上方面不应有明显的劣变。食品卫生品质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标准,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科普作家云无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变质”多由微生物繁殖引起,如果食品本身没有滋生细菌,那么食品的保质期就可以被相对延长。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食品都有保质期。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规定,四类食品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它们分别是酒精含量10%及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和固态食糖类。

最好不买冷链临期食品

如果外观、颜色、口感、味道都很正常,那么临期食品在产品质量、营养价值上又是否“低人一等”?

“在营养方面,部分临期食物可能稍差一点,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内,对总体营养摄入影响不大。”阮光锋解释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照、氧气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所有食物包括新鲜食物和包装食品的营养素都会不可避免地被消耗掉,常见的营养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等。因此,国家允许食品包装营养成分表上,营养素含量的数值出现正负20%的误差,因此保质期内的食物,即便其营养素减少了20%都是合规的。

现在购买临期食品的渠道有很多,超市、便利店、网店等,我们最好在哪里购买呢?阮光锋更推荐消费者在线下大型商超购买。“大型商超一般具备尚可的储存条件,其存放的临期食品在安全、品质方面鲜有问题,原则上可以放心购买食用。”他说。

阮光锋还分享了一个选购临期食品的小妙招:关注食品属性。

“肉、奶等冷链食品最好不要等到临界期再买,由于储存环境难以一直保持低温,这类食物容易提前变质;若过保质期,就不建议再食用。而饼干、方便面等质地很干燥的食品,以及糖果、蜂蜜、甜味饮料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即便过了保质期食用也不一定会对人体有影响,因为微生物难以在其中繁殖。”阮光锋说,此外消费者要特别注意,买回家的临期食品最好在保质期前食用完,还要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存放。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发青的鸡蛋黄致癌? 变绿部分无毒,可放心吃
下一篇:小寒至严冬始,养生抗寒你得学会这么吃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