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尽责履职加强监督,促进中山科教文卫侨等各项事业发展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科技成果是否有效转化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金果”?全市教育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否充足?群众“家门口”就医是否顺利推进?社会上的科、教、文、卫、侨等各项事务,都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的具体体现。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中山)我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华侨权益等方面工作监督,为中山重振虎威、百姓幸福生活尽责履职。
促科技成果转化 助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6月,(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情况进行检查。教科文卫外侨工委主任邝伟东表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深入检查后认为,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了“一法一条例”,出台配套实施政策,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但我市还存在高等院校所较少,缺乏大院大所,科技园区(基地)集聚度不高,缺乏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缺乏成果转移转化人才,网络平台及科技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落实有待加强等问题。
科技成果只有快速、大量的转化运用到生产中,才能有效的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结金果”。为此执法检查组提出了建议: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进一步营造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法规与政策协同,促进法规落地生效;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所有权制度。
公共卫生、疾病防控需强化“应急”
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尤显重要。2020年8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就成立调研组对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调研。调研显示,目前我市的应急管理体系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有待完善,硬件设施、公卫力量相对薄弱,基层中医人才紧缺等。邝伟东表示,教科文卫外侨工委在调研后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防控应急机制的建设;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法治能力建设;加强在大湾区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此外,该工委还委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郝元涛团队,对我市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能力建设进行评估。去年,该工委还对我市医疗机构监管、农村集体聚餐宴请食品安全管理、义务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专利保护、公共文化工程建设、游戏游艺产业发展、全民健身情况以及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公办学位超额完成任务 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
去(2020)年,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教科文卫外侨工委跟踪督办“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和“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两项民生实事,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强化我市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的重点建议的办理工作。
截至目前,这两项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民生实事目标完成10所公办中小学学校建设,今年已完成了1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7000个的任务超额完成,到现在为止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达8940个。在“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方面,25家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全部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预约平台,平台运作功能持续优化,提供新生儿护理、产后母婴访视等100多项服务项目,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强化我市学校食品安全保障》《要求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这两件重点建议也已办结,人大代表对建议的办理表示满意。
监督保护非遗和历史文化建筑
2021年,教科文卫外侨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好法律监督,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其次是做好工作监督,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关于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的专项报告。
此外,还要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历史文化建筑立法调研;对我市公办中小学建设、文旅产业发展、镇街医疗机构发展、集团化办学、医疗保障工作、民族宗教、外事工作、基层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以及联系基层和代表和做好工委自身建设方面等。本报记者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