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桃乡”直面挑战:科技扶贫与项目经济成关键招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王延斌
“自从实行矮化密植栽培、生物控害、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果业管理技术后,蜜桃品质提升了不少,结出的果子在市场上也不愁没销路了。”新技术显威力,让山东省蒙阴县类家城子村类延师喜上眉梢。
类家城子村是蒙阴最早尝到科技扶贫甜头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在科技扶贫模式下,全村人年均收入达到了13000元,4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地处山东南部的蒙阴县被誉为“中国桃乡”。在这里有着65万亩蜜桃种植面积,23.5亿斤年产量撑起了它的巨大体量,这个产量也长期居于全国县域第一位。不过,“皮薄肉厚,鲜嫩多汁”的蒙阴蜜桃也有并没那么甜美的一面:全县80%的果农收入来源于蜜桃,但果园管理技术上不去,果品品质不高,规模效益低,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当科技介入蜜桃产业,一切变得不一样了。
“田专家”来了,老百姓富了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家得去了解咱们的土壤环境。减肥不减力,增效不添钱,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科学施肥。”对蒙阴县旧寨乡贫困户来说,科技特派员、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赵锦彪是“老熟人”。
后者蹲守基层,为贫困户们“雪中送炭”。此时此刻,他带来的“精准施肥减肥增效技术”确实管用。
田间地头缺人才,这既导致了农科成果落地难题,更使得贫困户享受不到或者享受不了“科技红利”。破解难题,蒙阴县依托专业技术人员及“田专家”“土秀才”,组建6支科技扶贫服务队,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培训活动130余期,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72名。将视野拓展出去,该县也在努力。他们先后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山东省果树所、上海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接,邀请国家省市各级专家到蒙阴开展培训指导上千余次,转化各类科研成果50余项,研发培育蜜桃品种达200多个,辐射带动贫困户1000余名。
“在桃产业示范园建设过程中,科技部门多次给予指导帮助,特别是在省市项目争取、良种苗木选育、标准化种植推广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还帮我们申报了临沂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将有力推动蒙阴桃产业向高科技、智慧化迈进。”蒙阴县金葵农业负责人王言文的这句话,有感而发。
金葵农业桃产业示范园是该县重点扶持项目,也是2020年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观摩项目之一。“想尽办法为企业引技术、引人才、报项目”,这里面包含着科技部门的良苦用心:人才与技术是企业成长的“左膀右臂”;而好项目能锻炼企业,也能成就企业。事实也是如此。经过长期培育,金葵农业、欢乐家食品等一批科技企业,均成长为了县级龙头企业。
贫困村变富裕村,少不了“幕后英雄”
“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照顾家里,还比在外打工挣钱,现在的日子真是比以前好多了。”在金葵农业公司上班的贫困户刘敬厚整天乐呵呵的。刘敬厚的好日子是蒙阴县扶贫计划的一部分。该县通过对科技企业的重点培育,不仅推动了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带动了全县100余名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蒙阴现代农业园,我县规划占地120亩,聚力打造了集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育、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该项目是蒙阴农业科技孵化推广、推动全县桃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蒙阴县科技局副局长蹇思玉告诉记者。
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该县还整合十几家农业公司、合作社力量,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联合建立了临沂市蜜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0年联盟产值达4亿元,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围绕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依托企事业单位科研中心,该县先后打造了临沂市黄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沂市蜜桃保鲜包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项目资金,依托农业合作社,聚力打造了省级农业科技园1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处,科技扶贫示范点10处,辐射果园达30万亩以上……种种努力之下,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幸福村、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