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方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可能是火鸡、圣诞树、礼物。
一个中国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可能是饺子。
这不是玩笑话,我是认真的。
在中国,坊间还流传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圣诞歌谣:
“叮叮当,叮叮当,快喝饺子汤……”
按照习俗,每年这个时候要一家人团聚在圣诞树下吃饺子。
中国人对圣诞节吃饺子这个事儿有多执念,看看那些“俗语”你就懂了。
轻者,圣诞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圣诞不把饺子煮,收到的礼物不靠谱;
圣诞饺子不蘸醋,圣诞老人打驯鹿。
重者,圣诞不吃饺,来年被狗咬;
圣诞不端饺子碗,生下耶稣没人管。
不仅如此,圣诞吃饺子还寄托了广大民众的心语心愿,包含且不止于找对象、生娃、升职赚钱。
比如下面这几句:
圣诞饺子包三样,耶稣给你找对象。
平安夜里吃饺子,来年生个胖小子。
三鲜饺子过圣诞,来年升官把钱赚。
而今年,在遭遇疫情变故、如此特殊的年份里,中国人更是对圣诞节日多寄予了一份厚望:
圣诞一苹果,新冠远离我。
虽然苹果和平安夜的渊源不知从何而起,中国人却对此一往情深。
只要把苹果包上漂亮的外衣,就能化身“平安果”,以高出平日几倍的市价卖出去。
因此也有人说,寓意吉祥的谐音梗是果农每年一次的绝地反击。
而中国人对这样的营销乐此不疲。
吃一果,得平安,何乐不为?
不仅款式多样
还得欲购从速。图源:网络
关于圣诞节的起源,坊间其实早有传闻:
遥想那年,乾隆下江南,带着和珅纪晓岚,迷路到了伯利恒(耶稣降生地)。
天气又冷,没地方落脚,木匠约瑟看他们可怜,就煮了一锅饺子招待他们。
三人吃饱喝足,就把身上值钱的黄金送给约瑟,并祝他待产的老婆玛利亚平安,这就是圣诞平安夜的由来。(来自网友@_湘上农人)
其实,更早可追溯到约明朝万历年间。
圣诞老人的原型,在那时便已初见雏形。
红帽子+白胡子≈ 鳌拜
自此,红帽子+白胡子便成了圣诞老人的象征性标志。
什么西方人的Santa Claus、芬兰出产的所谓“正版圣诞老人”,那都是后话了。
中国最早的“圣诞老人”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徐锦江饰演鳌拜版“圣诞老人”早已深入民心
好了,以上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众所皆知,圣诞节是源于西方基督教的传统节日,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其分量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简而言之,圣诞节是西方国家千家万户吃团圆饭的日子。
和中国人一样,回家、大餐,也是他们过节的标配。
图源:网络
只不过没有苹果、也没有饺子,一切装饰和饮食习惯都是按照西方的传统来,也是人们常说的“洋节”。
虽然圣诞节从19世纪就开始传入中国,每年到了圣诞节,还是会有一批网络“战士”挺身而出,想证明圣诞节是中国的…
今年,这股风来得也十分劲猛。
比如下面这位:
#圣诞节必须是中国的
苹果+花式祝福印字,妥妥的中国特色圣诞风。
还有网友们各式各样的发言告诉我们:
“圣诞节是中国的。”
有借用外交口吻,义正言辞的“声明”:
“圣诞节是中国的固有传统节日,中方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还有网友从色调入手,找到了圣诞节与中国的渊源:
“众所周知,红色属于哪个国?不就是中国吗?圣诞节是什么色?不就是红色吗?所以,圣诞节=中国。”
怎么听起来倒也,毫无违和?
2020年很难,大家都懂。
可圣诞老人的难处又有几人懂?
就在前几天,美国加州一位“圣诞老人”开飞行器为孩子们发送糖果,
却意外被困电线杆一小时,导致200户人家断电。
最终消防队出动,才将其解救下来。
新闻视频截图
虽然意外造成事故,但当地消防区长表示,这样的精神正是如今的社区所需要的…
圣诞老人在西方本土都这么难了,可想而知,今年西方的圣诞老人是很难赶过来了。
即使赶过来了,也可能因处于隔离期,不方便与大家见面。
但是没关系,我们还有这个本土版的:
这个关公版圣诞老人,也实在拉风得很。
一边是中国民众花式过圣诞,积极探讨节日归属权。
另一边,每年到了这时候,“禁止过洋节”也成了民众讨论的热点。
某小学倡导中国人不过西洋节,图源:网络
其实,中国人过圣诞节这个事儿,真的没必要大张旗鼓去抵制。
大家只是顺应营销噱头,顺带着增长国家经济。
归根究底,就是图个乐呵罢了。
如果中国人过圣诞,就要被扣上一顶“崇洋媚外”、被“文化入侵”的帽子。
真要这么较真的话,是不是西方人过春节,我们也要跑过去抵制人家?
图源:网络
圣诞节虽然有一定的西方文化基调,但在中国本土,落实到多数人身上,
终归只是一波市场环境拉动消费增长的营销手段罢了。
至于这个节日是哪个教传过来的、起源于哪里,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
何况,中国人过起这样的“洋节”来,也能自带民族特色。
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样别具一格的东方圣诞,不是也别有一番滋味?
而土味圣诞,则是中国在渐长的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之下最后的倔强。
即使是“洋节”,我们也不妨开心的过。
祝大家圣诞快乐丫!
(别忘了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