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或已开启。
受经济复苏、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央行宽松政策影响,春节期间海外商品市场大面积飘红,国际油价、铜价连创阶段新高。牛年开局,国内期货市场跟涨,其中有色金属、化工、农产品等板块,不少品种价格创下近年来的新高,黑色系多品种跳升,资金跑步进场。
伴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回升,摩根大通量化分析师马尔科·克兰诺维奇表示,新一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经开始,这将是过去100年里第五个“超级周期”。
商品超级周期
马尔科·克兰诺维奇指出,前一个商品“超级周期”始于1996年,受益于中国经济崛起、美国经济恢复、美元走弱等因素影响,并在2008年达到顶峰。随后大宗商品经历了12年的震荡下跌,在这12年内,页岩油供应过量、美元上涨等因素令油价缺乏上行动力。
2月初以来,受美国极寒天气影响,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春节假期期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伦敦Brent和纽约WTI油价双双突破每桶60美元/桶,较年初分别上涨逾50%、48%;LME铜期货价格的上行幅度达到接近10%。受财政刺激预期及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两重因素提振,美债收益率大幅反弹,2月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接近20bp。
国内商品市场方面,文华商品指数2020年收获了12.11%的涨幅后,今年以来继续延续涨势,涨幅近7%。
首先是以铜为首的有色金属领涨,当地时间2月19日,LME三个月期铜创2011年9月以来新高;LME三个月期镍创2014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LME三个月期锡创2011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上期所国际铜、沪镍、沪锡等价格均不断上行。A股盘面上,有色金属板块指数创2017年9月以来新高,上周五多只个股涨停。
永安期货分析称,受“碳中和”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铜、镍等新能源发展受益的品种,需求仍有期待。而锌、铅等新能源受益较小,偏向于传统地产、基建、汽车等消费领域的品种,需求很难保持高增长,供需格局将更多受到供应端的变化。短期受海外经济恢复,通胀预期抬升的影响,基本金属价格均有宏观上的推动力,中期受群体免疫等影响,流动性收紧担忧的预期仍会出现。
黑色品种方面,牛年开局,国内钢材市场赢得“开门红”,呈现大幅普涨态势,建筑钢材及板材平均涨幅均超百元。截至2月19日当周,钢之家长材价格指数周环比上涨3.7%;扁平材指数上涨3.31%,钢厂货物被快速订出。而市场则整体表现出有价无量。
据钢之家分析,从近期的社会库存变化来看,结合去年同期情况,钢材库存累库速度略慢于去年同期,但节后库存绝对量高于去年同期。一方面与当前钢产量高供给有关;另一方面,2020年去库存不充分,存量高于之前一年;此外,由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对一季度预期良好。目前钢材五大品种社会库存较去年同期低378.58万吨,但春节后一周相比,较去年同期高出278.15万吨。预计短期钢材库存将继续增加。
再通胀影响几何
农副产品方面,与民生关系最紧密的猪肉价格迎来牛年“开门红”。春节后第二个交易日,我国生猪期货市场迎来强势上涨,其中2109合约突破28000元/吨关口,上涨幅度超过5%。
对于节后我国生猪期货盘面呈现的偏强走势,新湖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刘英杰认为,生猪期货节后的上涨也表明市场对生猪存栏恢复进程不及预期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行,“再通胀”又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对于国内的通胀因素,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猪肉价格的变动。
格林基金宏观研究员方岑认为,2020年我国政府的通胀控制目标为3.5%。即使2021年这一目标回到3.0%,2021年的通胀仍然不会对我国今年的货币政策形成压力。因此“再通胀”亦不会成为带动央行“紧货币”的缘由。
方岑预测,从目前数据可知,2020年末生猪及母猪存栏已经回到2016年以来的最高值,而2020年年末的生猪出栏量则仍低于2016年以来其他年份的水平。由于惜售行为的存在,可能带动在当前出栏量回到合理水平的情况下,价格仍高位徘徊。
卓创资讯高级分析师郭丹丹预计,2021年生猪出栏均价仍高位运行,5~8月受出栏量减少影响,猪价或有上涨可能。
此外,国际软商品方面,2月19日,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升至近四年新高,近月合约周线上扬8.6%。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也上涨,交投较活跃的5月期棉合约上涨0.18美分或0.2%,结算价报每磅90.48美分,盘中触及91.16美分,创2018年6月以来的最高价位。
对于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对美国物价总水平的推升,导致美联储提前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方岑分析称,目前在美国的实际交易中,市场普遍存在美联储提早加息的预期。鉴于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和财政刺激的预期,此前市场对加息预期的修正可能是合理的。但就目前美国的通胀和就业市场状况而言,继续博弈加息预期、过度解读提早加息的安全边际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在市场预期之外,再博弈“再通胀”的性价比很低,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不会成为诱发美联储提前加息的因素。
管理期货策略收益欠佳
虽然多数机构依旧看好2021年商品市场行情,但也有不少机构指出,今年投资难度在加大,应降低CTA策略的回报预期。
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高速发展,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大幅增长。据中期协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 61.53亿手(单边,下同)和437.5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9%和50.56%。
管理期货策略收益与期货市场波动高度相关,从整体业绩来看,截至1月底,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排名的24457只对冲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1.60%,虽然跑赢同期上证指数,但并未跑赢沪深300指数涨幅。16707只私募基金1月获得正收益,赚钱私募占比为68.31%。
从八大策略收益表现来看,1月份事件驱动策略平均收益告负,仅为-1.47%,另外管理期货策略平均收益勉强为正,涨幅仅为0.04%。在1月A股行情的带动下,股票策略继续夺冠,月度平均收益为2.34%,领跑八大策略。另有组合基金、宏观策略、复合策略1月平均收益超过1%,分别为1.79%、1.42%、1.25% 。
从中位数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是股票策略、宏观策略、组合基金、相对价值,中位数分别为1.68%、0.97% 0.86%、0.62%,管理期货与事件驱动策略的中位数则录得负值。
另从正收益占比来看,仅有固定收益策略正收益占比超过80%,达81.75%,组合基金与相对价值正收益产品占比紧随其后,管理期货与事件驱动策略则半数以上基金下跌,正收益产品占比不足一半,赚钱私募分别仅为48.92%、39.39%。